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革旧维新,步履铿锵。
近年来,针对经济持续走低的困境,侯马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大胆探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以新的发展理念,寻找发展路径,标新发展坐标,一路爬坡过坎,成绩闪亮而光辉。
一个没有资源的县市该如何发展,如何给发展对标定位,侯马市结合市情提出的发展路径清晰而科学:大力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三大产业,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城乡共建、文化崛起、环境提升、民生改善”五大兴市战略。
工业:用世界的眼光创新生产
工业经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是财力的保障。
侯马的工业基础较好,但这些年因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之大部分企业产品单一、竞争力弱,不少企业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气喘吁吁,需要强身健骨;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分布散,粗放式生产,“船小难抗大风浪”,遇到市场波动,难以抵抗。
工业的出路在哪里?
结合当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侯马一直在困境中求突破。
“生产的产品市场不需要,而市场需要的产品企业又生产不出来,造成产销脱节。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出现的结构性问题。”“侯马虽为地处内陆的小城市,但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用世界的眼光创新生产。”市委书记王煦杰说。
通过对全市企业的“把脉问诊”,侯马市为企业开出问题清单,提出了“在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中寻找转型突破口”,同时,对全市的企业进行梳理,对产品有市场,产销对路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市政府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对产品无销路,市场前景不明、救活无望的企业,果断实行关、转、停。
汤荣汽配铸造公司生产的刹车制动鼓,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知名度较高。但近年来因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再加上一些小企业也纷纷仿制生产,鱼龙混杂,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势丧失殆尽,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侯马积极引导该企业“瞄准国内外一流水平和市场需求,进行重点技术攻关,提档升级,重振雄风。”
在政府的主导下,汤荣公司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联姻,每年投入3000万元进行新产品双金属复合制动鼓的研发,并获得成功。该公司总经理曹全清说:“去年一期工程,我们建成了四条生产线,但仍然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今年春节一过,我们就上马二期工程,新增六条生产线,这样,每年可生产240万只制动鼓,全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8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
侯马东鑫机械铸造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曲轴的专业生产厂家,以前采用冲天小高炉翻砂铸造,人工车床加工,产品成品率低,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一度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2016年,该公司对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采用机器人加工,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生产的产品如今成了宝马、长城、吉利、奇瑞、华晨等汽车生产厂家争相订购的香饽饽。2016年全年,东鑫销售曲轴180万只,在全国2000余家汽车曲轴生产厂家中位列第一。
采访中,该企业总经理杨生杰在办公室铺开一张图纸向记者高兴地说:“这是前几天一位德国客商拿来的图纸,要求我们做空心曲轴,他们跑遍了世界各地都做不来,最后选择到我们公司。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发攻关。相信不久的将来,世界上首个空心曲轴将在我公司诞生。”
农业:变蒸馒头为做蛋糕
侯马的耕地面积只有15万亩,只相当于周边农业大县一个乡镇的面积;农业人口少,是全省唯一一个城乡人口倒挂的县市。
耕地少,农业经济总量比较小。但农业经济的活跃程度又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事。如何把农业经济搞活,成为市委、市政府面临的一大困境。
侯马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全市农业经济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后认为:侯马市土地平整连片,大多为水浇地,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然而,村民耕种的土地,大多为以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高效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还难成气候。
“要把以前的‘蒸馒头’变为‘做蛋糕’。”市委副书记、市长段慧刚对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进行了形象的比喻。
大力扶持高效、精品、设施农业,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侯马市特色农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相继涌现出一批农业发展项目:
张少村“芳草香”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1000亩,集种植、养殖、采摘、休闲、餐饮、观光、农耕体验为一体,目前已建成300个西瓜及蔬菜大棚、100亩QQ农场、100亩樱桃采摘园、10幢休闲小木屋和500亩牡丹观光园。
大南庄普罗旺斯花海农业园前期已投资2100万元,由爱琴海、梦幻儿童乐园、小吃一条街、亲子乐园、跑马场、欧洲小镇、地中海夜景等14个部分组成,是集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林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晋老头”香菇酱,目前年产量已达到1000万瓶,产值超过6000万元,产品不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上架销售,还走出了国门,远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
此外,“当家乐”面粉、得力食品、济斌酱菜、茂州牛业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设施蔬菜、中药材、花木花卉、种植养殖等农业合作社已达250余家,去年侯马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177万元,同比增长5.1%。
旅游业:挖好晋文化这个“富矿”
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和软实力。
侯马文化璀璨,历史悠久。“侯马晋国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侯马盟书”被评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晋侯鼎”、“空首布币”等晋国出土文物曾轰动海内外。
侯马市委、市政府认为,晋文化是侯马一笔宝贵财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发展经济必须打好晋文化这张王牌。
致力于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侯马修建了庙寝遗址,修缮了台骀庙,免费开放了晋国古都博物馆、彭真故居。在2016年召开的全市十一届党代会上,又提出文化崛起战略,明确这样一条发展思路:抓住临汾市委、市政府主推侯马晋文化发展的机遇,突出晋国都城遗址公园、盟书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建设,树立和弘扬晋文化在侯马的核心地位;利用晋文化平台把侯马特有的青铜器、皮影、剪纸、粗布、蝴蝶杯、布老虎等非遗产品做大做强,积极引导非遗保护产品商品化发展;加大古村落、古院落的开发力度,推动打造张少古镇、中国手艺小镇正在加紧立项,力争今年开工建设;晋园文化城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确保年内完工,开展招商工作。
有了思路作引领,侯马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紫金山和浍河“一山一河”开发力度,挖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资源,建设集游购娱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景观带和文化休闲产业区;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挥全国相声小品基地作用,加快发展地方戏曲演艺事业;进一步拓展文化市场,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提升艺术品民间收藏市场和文物市场运营水平,实现了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多措并举之下,侯马旅游文化发展步伐大大加快,2016年,该市旅游文化总收入为29.09亿元,比上年提高21%。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彭亮 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