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旅游休闲

永和:以“花”为媒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 游客正在体验采摘槐花的乐趣。 本报记者 栗美霞 摄

  •   每年5月,是地处母亲河畔的永和县最迷人的日子。从城市、乡间到大山深处都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成片成片的槐花点缀着这座城市,沿途的美景和花香吸引着各地的游人,满城散发着的槐花香味,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永和县抢抓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林果富民、生态立县,转型发展、工业强县,文化引领、旅游兴县,以德为先、依法治县“四大战略”,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优势农业、能源开发、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八项重点,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转型跨越的良好态势。尤其是永和县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来,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以“花”为媒,按照自然景观、红色文化、休闲旅游来布局,厚植全域旅游新优势。
    以“花”为媒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4月27日下午,“山西永和槐花文化旅游节暨槐花扶贫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发布了将于5月14日开幕的“槐花文化旅游节”活动方案。文艺演出、特色美食品鉴、非遗摄影展、骑行比赛……九项主题活动异彩纷呈。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游客参与互动性强,是一场领略红色文化、饱览乾坤美景、体验黄河风情、品尝槐花美食的旅游盛宴。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参会人员在品尝了现场制作的槐花饼、槐花拨烂子、清炒槐花等诸多槐花美食之后,清香、绿色的美食让很多人找回到了儿时的回忆和一缕怀乡的情感,备感“槐味无穷”。现场一位制作槐花食品的师傅说,目前,当地永和人已把槐花吃出了门道,可以制作二十多种槐花小吃。
      永和县县委书记加天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永和县在201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布局,2013年进一步明确了将“文化引领,旅游兴县”作为四大战略之一来实施。举办此次槐花节就是以“花”为媒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加天山说,永和发展“槐花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品质好、分布广,花期长。永和县的槐花都生长在乾坤湾周边的天然氧吧,没有工业污染,而且昼夜温差大,槐花花朵饱满,口感独特。只要进入永和境内,槐花随处可见、可赏、可采。当地的槐花从4月底从黄河岸边开始开放,采摘期长达一个月左右。
      据了解,为了举办此次槐花节,该县在每个乡镇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为2000名农民培训槐花采摘技术,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每个乡镇都选择槐树较多、交通便利的区域,划定采摘园区,制作线路标识,方便观赏采摘。另外,在传统槐花炒鸡蛋、槐花不烂子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槐花麦饭、槐花饺子、槐花包子、槐花饼、槐花糕等多种美食,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槐花附加值,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永和县已形成“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正在与一河之隔的延川县以及邻近县市捆绑开发“多日游”精品线路,“农家乐”网络不断完善,“红枣采摘”、“苹果采摘”、“槐花采摘”等旅游节日逐渐丰富,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6年永和县游客人数比2015年增长了8万多人次,达到了12.3万人次。
    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当你来到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这段黄河古道就是乾坤湾,形似太极图的乾坤湾尽收眼底。天下黄河第一湾正吸引着八方游客乃至全世界摄影爱好者的目光,成为当地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围绕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历届永和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在旅游景点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宣传推介上不断加大力度,目前,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风情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有关专家总结说,永和的旅游资源是三本“教科书”,即黄河文化的教科书、红色文化的教科书、生态文明的教科书。“依托当地优势,目前,我们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永和文化旅游品牌,把红军东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乾坤湾呈现在更大的平台上,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天山强调说,我们就是要把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提升为旅游产品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努力把旅游资源大县建成旅游产业大县。
      为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今年,永和县将以建设“一流旅游景区”为目标,突出旅游“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百里黄河湾旅游经济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服务功能和景区景点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力争今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5万人次。
      在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方面,该县还将依托黄河岸畔古村落、民间风俗,精心挖掘以“和文化”、“伏羲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基因,组织举办“槐花采摘节”等内涵丰富、能够反映永和特色的大型推介活动,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永和特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瞄准“消费扶贫”促农增收致富
      资料显示,永和县目前有79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就有78个。全县有贫困人口5081户贫困户13411人,贫困发生率为24.2%。脱贫攻坚是当地最大短板,也是永和县委、县政府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我们瞄准了‘消费扶贫’这个最有效的方式,大力发展槐花产业、旅游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加天山说。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有400余家饭店参与永和槐花扶贫活动,每家饭店都将统一推出一道槐花美食,就是“槐花炒鸡蛋”。西贝餐饮副总裁楚学友表示,永和槐花每年于四月底上市,北京的消费者们很快就能品尝到来自吕梁深山、黄河岸边的野生槐花了。粗略估计,在整个槐花季的30天时间,该县的18万亩槐树,年产鲜槐花5000万斤,以每斤2元计算,产值可达1亿元。据测算,每消费1000斤槐花,就能够帮助一位贫困乡亲脱贫。
      在发布会上,加天山表示,该县将持续开展系列活动,稳步做强做大槐花产业,并通过槐花节系列活动,加大特色旅游宣传推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杠杆”作用,撬动村民增收脱贫,以期实现“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不离乡不离土,家门口也能鼓起腰包。”这个农村的新增收业态——农家乐,也给永和县拓展了山区扶贫工作新思路。近年来,永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发具有当地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了“农家乐”、“民宿客栈”等具有黄土风情的旅游接待点建设,发展农家乐达到78个,“民宿客栈”也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以阁底乡、打腰石乡、南庄乡等为中心的集群化、高标准、有特色窑洞民宿产业效益初显。去年,东征村34户农家乐首批投入运营,不到半年时间,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收益达到15万元,户均增收4400元。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把旅游产业作为促进脱贫攻坚、推动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的目标,永和县将着力打造黄河百里生态旅游经济带、芝河源头北方农耕梯田文化景观园、红军东征红色教育线路、阁山、楼山、双锁山、四十里山等风景名胜区,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数字景区建设等服务支持的同时,支持建设‘农家乐’、‘民俗客栈’等具有黄土风情的特色宾馆、餐馆,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加天山说,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多种方式,为永和县人民打开一条致富路。

    本报记者 栗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5-07期

    • 第2017-05-06期

    • 第2017-05-05期

    • 第2017-05-04期

    • 第2017-05-03期

    • 第2017-04-29期

    • 第2017-04-28期

    • 第2017-04-27期

    • 第2017-04-26期

    • 第2017-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