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工持股的探索上,晋煤集团是全国煤炭系统和山西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和矿区产能扩大后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晋煤集团开始以职工集资方式创办煤矸石发电厂。
1991年4月,职工集资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成功。随后,晋煤集团着手由发行债券集资向发行股票与其他多种形式过渡,由单一全民所有制实现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当年底,以每股1元首发股票11.843万股,参股职工在不到3年时间里红利就达原入股本金的109.7%,分红直至2009年因企业计划整体上市,职工个人持股全部退出。
2002年,晋煤集团进军房地产产业,控股成立山西铭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让煤炭人在陌生的房地产行业快速成长起来,晋煤集团抓住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方针政策,开始对铭基公司进行改制试点。2007年12月实现改制,转变成为晋煤集团控股、铭基公司职工持股、其他法人参股的民营化公司。
此后,铭基公司房地产公司快速成长为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产业链延伸至物业管理、建筑施工、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发项目触及海南、北京等热点区域,累计开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本世纪初的煤炭黄金期,随着企业煤炭项目建设的加快,作为晋煤集团负责矿井工程勘察设计的机关处室晋煤集团设计处却由于资质缺项及力量削弱而不能适应服务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筑行业丙级和工程勘察乙级两个没有份量的资质,专业门类不全,人才不断流失,职工收入很低,单位缺乏活力……
2007年,晋煤集团抓住山西支持国企开展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机遇,对设计处进行改制,于次年初成立晋煤集团勘察设计院公司。其中,职工持股50%,集团公司持股30%,北京一家民营公司持股20%。
供职了多年的处室,名称变更为“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仅仅多了几个字,但单位性质有了根本的改变,从原来的机关处室,变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从机关干部,转变为企业人员;从吃皇粮,到挣口粮,从旱涝保收,到前途未卜……一夜之间的变化,冲击的是职工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引发的是他们对自身利益和前途的种种担忧。一时间,大家无法扭转思想,更无法接受现实。
设计院公司第一任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宋国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真是一石惊起千重浪。绝大多数职工想不通,抵触情绪非常大,特别是一批中青年职工,他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无法确定企业改制后是福是祸,觉得缺乏了保障,有吵闹的,有要上访的,有急着跳槽的……”。
在晋煤集团的支持下,设计院公司在成立后的短短九个月,总资产达到了7000万元,实现生产经营总额6600万元,利润580万元,在岗职工的平均收入有了提高,明显超出了改制前的收入水平!
目前,设计院公司已经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山西省首家获此认定的煤炭勘察设计企业。
2016年以来,本着强化资本运营、优化资本布局、提高资本效率的思路,晋煤集团正在组织对下属子公司进行全面摸底研究,区分不同类型,探索建立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业务核心骨干的多元化激励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