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村干部比作农村工作的“司机”,那么,老百姓就是乘客。如何把这一车人带好,走上小康之路,司机的方向感和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保德县土崖塔乡乔家塔村作为去年该县首批整村脱贫摘帽的村子之一,村主任乔智慧是如何带领全村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的?近日,记者来到乔家塔村,实地感受他的脱贫智慧。
精准到位,扶贫要扶到点上
作为乔家塔村的村主任,乔智慧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再熟悉不过,家家那本难念的“贫困经”,他也是熟知的。
为了带领村民们早日致富,摆脱贫困,乔智慧在深入研究扶贫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走访,了解了每户贫困户的发展意向。接着,他又去乡政府讨教,最终确定了每户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
村民王河子想养羊,搞养殖也符合王河子的实际情况,乔智慧便通过乡政府的帮助,为王河子争取到了帮扶羊。
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美兰因患恶性脑瘤,治疗欠下几十万元的债务,整天以泪洗面。在乔智慧的开导鼓励下,不仅搞起了养牛,而且担任全村养牛的负责人。生活有了希望,日子有了盼头,现在的杨美兰对自己的病放宽了心,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像王河子、杨美兰这样的贫困户乔家塔村共有24户,都得到了有效帮扶。
此外,乔家塔村共教育脱贫5户17人,政策兜底6户11人,生态补偿8户15人,建档立卡43户116人,已在2016年年底实现了率先脱贫。
用活资源,培育优势产业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传统种植已经不能解决村民的脱贫难题。早在2013年,乔智慧便利用村里的荒山荒坡挖山填沟,新造水浇地,引进优质苹果树苗,并引导村民大力栽植核桃树,几年过去,已初见成效。村民乔理科去年光苹果和核桃收益就已经达到16000多块钱。
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感召下,为了进一步盘活土地,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村民带来更大的收益,乔智慧通过考察借鉴,依靠企业帮扶引进了海红果种植项目。目前,海红果种植项目正在施工,工程近期内便可完成。
在乔家塔村百亩海红果种植基地的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一幅由乔家塔村村民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的脱贫致富的喜人图画。
“村里动用大型机械把退耕闲置地全部整成水平梯田,全部用于栽种果树,五年以后挂果,每株以收入100元计算,一亩以30株计算,每亩就能有3000元的收入,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乔智慧对记者说。
目前,村里已经和西府海棠酒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海红果收购合同,保底收购价是每斤一元钱。
土地上种下了村民们的“钱袋子”,乔智慧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带活思想,拔掉“心理”的穷根
脱贫,不仅要“脱”得下,更要“稳”得住。乔智慧明白,要想遏制返贫,巩固脱贫成果,村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巩固脱贫的信心和勇气。
为此,他在带领村民大搞种养殖、盘活土地、引进企业、增收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引导。
田间地头、路口村头、院落炕头,都是乔智慧的“讲堂”。他随时随地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县乡级各类培训等,村民们的思想逐渐活泛了起来。
在村里植树种草搞生态绿化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依托生态帮扶开展服务业。这说出了乔智慧的心声,他也欣喜地看到了村民们思想上的大变化。
现在,全村拧成了一股绳,村民们文明团结,积极向上,人人思变,共谋发展。
打造天蓝水清山绿人美的新农村,是乔智慧的梦想。这个梦想让他不能停下脚步,他在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六年前,乔智慧刚一上任,就顺应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种起了树,搞起了绿化。在此次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六年来,乔家塔村的绿化成果可观,山顶、荒坡绿树成片,一排排整整齐齐。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夏天这里可以算是世外桃源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看到天蓝水清山绿,村民们祥和快乐,人人向上思善,乔智慧打心眼里感到欣慰。但他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他默默地望着远方沉思着。
“乔家塔村将由传统农业向乡村生态旅游、休闲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美丽富裕宜居的新农村。”乔智慧向记者坦露心迹……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冯媛 通讯员 王亚楠 翟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