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治市县两级国税携手聚焦大企业服务侧记
“在我们正在为不良贷款核销政策理解犯愁的时候,特别感谢国税部门能够为我们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不仅消除了企业对部分涉税问题的模糊认识,正确处理改制中的涉税问题,也拉近了税企之间的距离,更帮助我们规避了涉税风险,可以让我们企业的改制之路更加通畅,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这是长治市国税局组织的专家团队在与沁源县农信社座谈时,该企业负责人由衷的感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金融业竞争压力逐步增大,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机构性质、管理机制、业务职能、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农商银行将通过市场化方式处置大量不良贷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长期积淀的金融风险和历史包袱,更重要的是有了一个产权清晰,体制顺畅,机制灵活,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体制。
沁源县和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即将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两家信用社,目前正处于股本募集、清产核资的改制关键期。为使企业能正确处理改制中面临的涉税问题,近日,长治市国税大企业专业化服务团队,集中专业人才对沁源县、沁县农村信用社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和精准辅导服务,了解企业改制中的涉税诉求,帮助企业查找改制中的涉税风险点,共建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不良贷款核销、贷款损失准备金计算、进项税额抵扣、资产损失确认中的证据资料、发票使用等涉税问题,为企业正确执行政策提供最大便利。现场开展涉税风险提示,密切关注和跟踪股东溢价购买不良贷款、贷款损失准备金冲减等事项,从税会差异入手做辅导、早提示,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相关涉税风险。现场开展“营改增”政策解读,因企施策、精准服务,以税务力量助力企业改制成功。
据了解,目前长治市13家农村信用联社已有10家完成改制,仅剩沁源、沁县、黎城三家农村信用联社没有完成,改制工作已进入攻坚发力阶段。长治市国税局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人李菊娥说:“我们对三家农信社开展跟进式‘送政策上门’服务,并将对参加改制的农信社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对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中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专业指导,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及早介入企业改制过程,将事后风险有效前推到事前、事中环节,进一步扩大税企深度合作空间,为企业早日改制挂牌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市、县两级国税机关以税务风险内控调查为契机,帮助企业健全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以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备忘录的方式,形成税企共防风险的良性运行格局。”
本报记者 冯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