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敢不敢说,能不能说,会不会说,与老师有很大关系。老师能不能为幼儿创造说的条件,能不能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大胆表达,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是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
一、故事教学
在故事教学中,传统模式是教师在上面不停地讲,幼儿在下面被动地听,这种模式只是单方面的讲授,考查的只是幼儿的记忆力,孩子记住没有?专心听了没有?是记忆力专注力的范畴,更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我们都知道,知识不加以巩固复习,很快就会被遗忘。那么我喜欢把故事当作看图讲述来讲,重点就是设计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想象,大胆表述个人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证明自己的发现、想象,回答问题也是争先恐后的,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幼儿通过互相倾听,互相补充,想法更加完善,思维更加灵活。
比如,在绘本故事《藏在哪里了》的教学中,我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表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并且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游戏,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完整地了解了故事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的,教师不过是引导者,通过提问,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区域活动后的自评
以前,我觉得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是教师的事,老师将观察到的现象、行为加以点评,幼儿下次就会做得更好。通过这一学期的教研学习,我懂得了区域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幼儿自评与互评,更能锻炼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娃娃家游戏结束后,我会让幼儿自己介绍游戏中承担的角色和分工,并且讲述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惑,然后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问讨论,让幼儿寻求方法,给幼儿以充分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以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分享活动
分享是一种美德,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那么,通过分享是否可以锻炼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班的分享主要是食品的分享,每次有幼儿过生日时,孩子都会带来好多食品和大家分享,我们会帮他请好朋友同他一起合影。请好朋友向他表达生日的祝福,为他献歌、献舞。这样,生日会变得热热闹闹的,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更近了,原来一站在前面就目光躲闪不好意思的孩子,也变得自信、敢说话了,原来害羞的孩子,也变得勇敢、会组织语言了。
实践证明,分享活动组织的越多,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有爱,越来越敢说,越来越快乐。
以上是我在语言实践中的一点收获,在不同的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社会性、个性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通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一个重要手段,才是幼儿整体素质提升的根本所在。 (李瑞娟 作者单位:忻州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