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压责任补短板 抓落实攻难关——“五五”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 仁用杏经济林带动贫困户脱贫

  • 优质东方亮谷子推广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   广灵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坚持以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事、精准到措施“五个到位”为抓手,大力实施特色产业脱贫行动、易地扶贫安居行动、生态改善增收行动、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和社会保障兜底行动“五大行动”,多渠道推进增收脱贫。2016年,全县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5540人,赵家坪、神树沟等17个村实现贫困村退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00元,增幅为6.5%。
      去年以来,该县派队伍、搞培训、定任务、定流程,层层压责任、补短板、抓落实,广泛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并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年度行动计划、挂图作战意见、结对帮扶方案,制定了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将后备干部充实到扶贫一线,调整派强驻村“三支队伍”;组成督查组、突击检查队和脱贫验收组,开展督促检查、作风整顿和评估验收。通过“5+2”“白+黑”连续作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顺利通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巡查和省脱贫工作成效考核组的综合督查。特别是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基础上的三个保障等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巡查组的充分肯定。
      特色产业行动促增收。全县将以杂粮、菇菜、畜禽、杏果4个优势产业为基础,积极对接上级资金、项目扶持政策,谋划适地适宜的项目。并根据致贫症结和立地条件,制定脱贫计划,策划脱贫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建立扶贫项目库,成立项目产业发展工作组,不遗余力地推进特色农业项目和光伏扶贫项目,积极探索旅游扶贫路径,开展电商扶贫行动,致力推进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增加财产性收入。
      易地扶贫安居行动暖民心。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将10个村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置到南村镇南村村等3个搬迁安置点,占地面积85.53亩,新建房屋535间,其中移民住房500间,公共服务用房35间。新建房主体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304万元,占计划投资的67.2%。
      生态改善行动助农富。2016年,全县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优先保障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263户,面积1942亩,年增收38.84万元。从今年开始,将在4个乡镇连片发展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5万亩,在没有达到盛果期的3-5年内,县政府将加大对贫困户的补贴力度,在享受粮食补贴政策的同时,种植经济林每年每亩补贴100元,管护经济林每年每亩补贴20元。通过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增加贫困户土地流转县政府补贴收入、栽植管护专业队劳务收入、林间种养收入,实现短期增收脱贫和长期稳定致富。
      素质提升行动解民忧。成功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送岗位到乡村现场办公等活动,多举措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新增就业450人,创业带动就业235人,开展技能培训50人。委托灵嫂家政服务中心、鸿棉制衣公司开展“千村万人”就业培训,培训家政服务人员、月嫂、岗位员工150名,全部实现就业。责成9个乡镇政府开展生产经营型和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完成培训305人。
      社会保障兜底行动惠民生。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民政扶贫和残疾人扶贫工作,2016年,全县落实教育扶贫资金79.92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幼儿506名,资助义务教育贫困生866人,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76.92万元,对693名建档立卡贫困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免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诊挂号费,将42种医疗费用新农合报销补偿比例提高到60%,将28种重大疾病住院治疗新农合补偿比例提高到70%,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水平,降低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和供养五保户补助标准。为1642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98.52万元。

    本版文字由尉峰刘鹏飞仝雄成提供 图片由柴耀东提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6-08期

    • 第2017-06-07期

    • 第2017-06-06期

    • 第2017-06-05期

    • 第2017-06-04期

    • 第2017-06-03期

    • 第2017-06-02期

    • 第2017-06-01期

    • 第2017-05-28期

    • 第2017-05-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