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脱贫攻坚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决心信心,聚焦精准方略,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突出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以脱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广灵县委、县政府以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多渠道推进,打出多项扶贫政策组合拳,出台产业扶持、电商扶贫等政策,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5月17日,记者在赵庄村东的田间地头看到,村民们正在加紧新建蔬菜大棚,相邻的养猪场也雏形初显。“这两个项目,对我们这些贫困户来说简直太好了,现在盖这些大棚、养猪场,我每天拉石子能挣100元钱。”正在干活的赵多品一边卸石子一边向记者高兴地介绍道。
赵多品是赵庄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今年44岁,一家四口人,平时每年只靠5亩的地为生,靠天吃饭,收成好的话一年也最多6000元,这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来说生活相当艰难。“今年生活可有奔头了,现在大棚没有建立起来,我们来这边拉拉沙子、石子能挣钱,等建起来,我们这些贫困户不光能在里面打工,还能享受政府的分红,还不误家里面的地。”赵多品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扶贫资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赵庄村位于广灵县的壶泉镇,是典型的贫困村,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0户、74人。2017年4月,在全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赵庄村灵活利用扶贫资金,在扎实做好贫困群众调研走访、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反复查找贫困原因,多方征求意见,最终确立了脱贫产业——建大棚、办猪场,成立广灵带丰农牧有限公司。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扶贫资金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分发到户,就是广灵县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广灵县作为全省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从建立市场主体、合作组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入手,激活贫困户资源要素,以农村、农户资产折股量化的形式,把贫困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连点成线,通过资产收益和劳务收入,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起初觉得建立公司不保险,但是有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做担保,还和我们讲了利弊,我们这些贫困户就都决定开办公司,毕竟靠政府的扶贫资金扶持只能解一时的贫困,只有成立公司发展产业才能长久取得收益。”被问及公司的未来发展风险,同样是贫困户的赵军说道。
广灵县为用足用好金融扶贫精准服务政策,有效规避金融扶贫中贫困群众对企业的不信任、市场项目预期的不确定以及资金使用风险点,政府从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入手,充分发挥县经建投公司的可信要素和银行、风险补偿基金以及保险公司分散缓释信贷风险的作用,实行了“2345”金融扶贫工作法。具体就是:“2”以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为原则;“3”实施“贫困户贷款+带资入企+就业分红”的直接小贷模式;“4”实施“贫困户+合作社+经建投公司+企业”的间接小贷模式;“5”实施“经建投公司担保+银行投放+保险公司保障+企业使用+贫困户承贷”的带动小贷模式。
“一村一品”:突显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广灵县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行动,力争做到村村有产业产品、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完成以“东方亮”谷子为主的优质杂粮基地13万亩,以食用菌为主的特色蔬菜基地1万亩,以“恒山黄芪”为主的道地中药材基地1万亩,优质黄花8000亩,马铃薯3.1万亩。
马铃薯现已经成为广灵县车型堡村的代表产品,车型堡村位于广灵县望狐乡政府西2公里处,全村共110户279人,以种养业为主,总耕地面积1212亩,全部为旱坡地。结合村情况实际,该村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和深入贫困户走访听取征求意见,制定了符合该村实际的脱贫年度实施计划和五年规划,把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帮扶重点,从引进马铃薯和小杂粮新品种上有计划、分步骤地扎实推进,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主体”。
车型堡村现协调省高寒研究所帮助村民调回原种10万余颗进行种植,创建一个1000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贫困户人均3亩以上,预计每亩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村民的100多吨优种马铃薯已被省高寒研究所选购,周边地区纷纷来该村选调优种,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看到了奔小康的希望。
因地制宜:绿水青山也成扶贫产业
广灵县位于太行山北端,有“塞北小江南”的美誉,该县把建设“绿色域美广灵”行动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绿色产业、森林保护、生态治理“五大工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栽植管护、林下种养,实现贫困户增收“三重保障”,成效显著。
广灵山多坡广,十年九旱,山坡薄地种植效益低,依靠传统种植增收潜力有限。针对这个问题,广灵县因地制宜,将发展经济林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深挖坡地旱地潜力,既要叶子也要果子,既要林子也要票子,全力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困难群众对坡地薄地实行退耕还林还果。
县委、县政府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栽植户的补贴力度,在没有达到盛果期的3-5年内,除享受粮食补贴政策外,种植经济林每年每亩补贴200元。今年已栽植仁用杏2万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85户2787人,发放补助资金233.6万元。昔日的土山土凹如今满眼杏花,贫困群众不仅解放了劳力,还增加了土地收益,看到了发展希望。
县政府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以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在南村、一斗泉、望狐、梁庄4个贫困人口密集的乡镇,大力发展林下黄芪、黄芩、柴胡等中药材种植。2016年底,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198家,合作社林地17.7万亩,发展林下经济0.6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余户,户均增收3580元。北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养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黑木耳种植,带动2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此外,广灵县还将推进电商扶贫,着力培养农芯乐等电商企业,建设产地交易、仓储贸易和物流配送中心,打造配送、展销、直销、网上交易等农产品终端销售平台,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光伏企业,计划在63个贫困村为每村建设100千瓦的光伏电站一座。全面推广农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广灵县多项措施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