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忻州: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见实效

  做决策,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 ——
  脱贫,是忻州的头等大事。
  “在山西,一说脱贫的事情,没有一个不配合的。在忻州,一说脱贫的工作,没有一个是不支持的。”河曲县前川乡南也村第一书记冯毅深有感触地说。
  怎么脱贫,是工作在忻州的每一个干部心头惦记的问题。冯毅是省住建厅派驻南也村的第一书记,他为了在前川乡推广渗水地膜全覆盖技术把省市县乡四级相关单位跑了个遍,每到一处都得到了热情积极的支持,全乡200多户贫困户得益于这项技术。
  和冯毅一样,有许许多多干部扎根在忻州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为贫困户带去技术,带走贫困,带来关爱,带到致富。
  2016年9月,在忻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这是忻州市的基本市情决定的,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的总坐标;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忻州市就是要做到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
  历时3个月,记者在深入各县区农村采访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统揽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起到的积极作用。目前忻州市已经形成了上下同心协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用一切力量推动脱贫攻坚的大格局。

全民心凝聚形成攻坚合力

  “谁对咱好,咱心里知道,这个穷帽子不能戴了,人家这么多人来帮扶,咱也不能做那扶不上墙的烂泥,我今年就要脱了贫。”保德县腰庄乡后芦子沟贫困户71岁的张老命动情地说。
  张老命大爷是人老心不老,身体还很好。他在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帮扶下,还在搞种草养殖。他说,原来是村集体涣散,八匹马拉车用力不在一起,现在是支部统领、支书率领、党员带领,心聚到一起了。
  人心齐了,干劲足了,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凝聚成了攻坚合力。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贫困群众们都在一点一滴地积淀着与张老命同样的感受。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脱贫攻坚上是村级看乡级,乡级看县级,县级看市级,党员看干部,干部看优秀,只要是干部往前冲,群众跟着干,人心一齐,啥都好办。”保德县义门镇岳家岭村支书王增进说。
  目前,忻州市各级领导干部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向党中央看齐的具体体现,按照全市“3659”脱贫攻坚策略要求,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工作难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同。
  繁峙县在抓组织建设上,提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责任领导具体抓、乡(镇)部门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机制。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细化到县乡村三级,落实到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伍、第一书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四支帮扶力量头上,选派了213个省市县驻村工作队、230名第一书记、4112名帮扶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忻州市涌现出一大批与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桂珍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刘桂珍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群众有求必应、乡亲有难必帮,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成为了全市党员学习的榜样。

全资源整合形成发展优势

  “没有一个统揽,异地扶贫搬迁也只是从甲地搬到了乙地,有了一个统揽,搬迁时就要综合购物、就业、教育、就医等综合要素,让贫困户搬出来还能发展起来。”岢岚县王家岔乡书记李新旺说。
  近日,王家岔乡的几个贫困村搬迁正在等待统一规划后的批示。岢岚县在搬迁工作上首先是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落实就业措施,同时还要做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切实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位。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项举措,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水利、环保、医疗、教育等多个部门。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各职能部门和社会资源,整合多方力量为搬迁后的贫困户生存提供发展优势。
  “10年前,扶贫也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打井的只管打井,水出来后,往哪里流,自己看着办吧。如今可好,农民自己种地县里也指导做产业布局。”神池县长畛乡营盘村农民陈兴元说。去年,陈兴元种植谷子230亩,亩产突破500公斤,收入60余万元。
  神池县大力推广谷子栽培模式,目前全县80%的谷子种植实现了机械化播种,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优势产业,谷子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县创建种植、农机等各类专业合作社30个,带动1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200多名贫困农民就业。
  “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要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转变,就需要政府统揽起来,指导农民增收,帮助贫困户脱贫。”河曲县县长任鸿宾说。
  目前,河曲县整合农业发展的各方资源,从产业上统揽全局,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链式产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的辐射式产业。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莲芯硒美公司与农民签订合同,在全县推广种植富硒杂粮13000多亩,带动6个乡镇、2300多户农户实现每亩增收400元以上。

全要素覆盖构建致富体系

  脱贫,就要致富,致富不是一个短期效益,致富更是每一个农民的基本诉求。
  忻州把每个村的群众分成六类: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户、贫困边缘户、中等收入户、富裕户和干部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帮扶,确保脱贫;对脱贫户要继续关注,巩固提升;对贫困的边缘户要高度重视,针对性采取措施,防止跌入贫困;对中等收入户,支持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他做大做强;对富裕户,让他和困难群众结对帮扶,体现尊严和价值;对干部户从严要求,发挥带头作用,形成一种自觉告别贫困,向富裕看齐的导向。
  “穷在深山有远亲,干部带着致富,社会帮着致富,各种惠民政策都在为了致富,这让我们老百姓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河曲县前川乡南也村贫困户赵国良激动地说。
  赵国良向记者介绍,村里还给他分了两只羊,扶贫干部帮他交了医疗保险,他对脱贫很有信心,对走上致富的道路满怀憧憬。他说,这么多单位来帮他,这么多人来看他,他自己也要努力好好干。
  目前,忻州市深入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正在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以全面、全员、全程、全责的工作要求对脱贫攻坚进行实化、细化、量化和考核。只要为了脱贫,几乎是全要素覆盖,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优势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从忻州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来,忻州对标“3659”脱贫攻坚策略,对标精准识别“4433”工作法,对标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的系列《专项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突出政策帮扶、资金安排、项目倾斜、试点争取、产业开发、技能培训、民生保障、品牌打造、环境优化、氛围营造等重点,正在全要素覆盖,为贫困户们精心地营造着一个致富体系。

本报记者 王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6-12期

  • 第2017-06-11期

  • 第2017-06-10期

  • 第2017-06-09期

  • 第2017-06-08期

  • 第2017-06-07期

  • 第2017-06-06期

  • 第2017-06-05期

  • 第2017-06-04期

  • 第2017-06-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