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宝贝经济”:商家吸金新“魔法”

  传统销售业的淡季,眼下却成了“宝贝经济”的旺季。“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但商业领域瞄准孩子们进行的精准促销却并未停止,孩子们带来的销售“热力”,似乎比炎夏的高温来得更迅猛。专家表示,“宝贝经济”背后引发的“一拖N”效应不容小觑,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两个到四个大人的消费。而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掏腰包,家长心里可是一万个乐意。

儿童乐园:商场里的“标配”

  每逢入夏,即便是节假日,老百姓们都懒得出门,宁肯“宅”在家里避暑。这种时候,谁的钱最好赚?答案是孩子。全城的实体经济都在暗暗发力,从即将放暑假的孩子们身上拉动一下淡季的销售。
  在太原万达购物中心的二楼,专供孩子们玩乐的万达宝贝王成为欢乐的海洋,在最里面被围起的场地内,不少孩子正在尽情玩耍。脚踏小钢琴、瑜伽球、大滑梯、弹力蹦床……各种玩乐项目一应俱全。围墙之外,则聚集着很多等孩子的家长。
  如今的商场和购物中心,与儿童游乐场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紧密,儿童游乐设施几乎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消费淡季,室内儿童游乐设施就像商场的救命稻草。大型品牌购物中心还专门辟出集合区,将游、娱、购、学各种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一些小的本地品牌商场则招商引入儿童游乐设施经营者,仅靠简单的攀爬设备或大量海洋球就吸引了众多宝贝和家长。
  不过,游乐场如今也并非完全可以坐等“收金”。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周洁指出,各购物商场内的儿童游乐场项目的同质化和小区域内的市场饱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消费者有多个选择时,不具备优势的选项就会被淘汰。此外,‘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父母群体的主力军,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游乐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对孩子逻辑思维培养、身心健康有好处的游乐项目,而不是纯游乐。”周洁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升级方向。

儿童服装:走起高端路线

  不仅儿童游乐设施是购物中心的吸客利器,儿童服装也成为服装品牌的吸金利器。童装毫无疑问是最亮眼的一块业务,不管是运动品牌还是休闲时尚品牌皆是如此。
  从购物中心入驻的服装品牌来看,H&M、ZARA、GAP、优衣库等国外的快时尚品牌,都有面积不小的儿童服装区域,品类相当丰富,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十二三岁的儿童全部覆盖。国内时尚品牌在主品牌稳定后,也陆续引入儿童产品线。
  “家里就一个宝贝,不能让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穿不好、玩不上。”采访中,很多家长表达了这样一种消费观点。市民姚女士告诉记者,从宝宝出生到上小学,自己在宝宝身上花的钱都没法计算。尤其到了儿童节,只要市面上能找到的好东西,不管花多少钱都会给宝宝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想给宝宝最好的,花钱买些她喜欢的东西,我们做大人的也高兴。”
  市民容先生表示,现在给孩子买东西已经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去看周围家长都在买什么、孩子身边的小伙伴都有什么,“孩子的小伙伴穿了件迪士尼动画里的公主装,所以她也让我给她买了一件。”
  记者了解到,一些并不被购物中心重视的品牌如森马,其旗下的童装品牌balabala却成为不少购物中心的座上客。2015年森马年报显示,公司儿童服饰营收为39.53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1.81%。
  值得注意的是,童装市场虽然体量规模大,但品牌分散,不少服饰品牌伴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都在布局或者加大童装业务,这也刺激了独立童装品牌的发展。

儿童教育:早教机构人气旺

  6月2日,太原南内环街某早教中心内,教室外面是三面透明的玻璃墙,里面两位年轻的老师正带着6个孩子学跳芭蕾舞。市民刘女士站在教室外,目光紧紧追随着3岁小孙女的一举一动。已经上过四五节课,小女孩比较适应这里的环境,乖乖地学着老师的样子抬起小腿,并不太在意路过的大人和小孩驻足观看。
  如今,家长对扩展孩子的思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增强其社交能力已经成为愈发普遍的诉求。近年来,早教中心等一系列的儿童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招商证券研报援引RET瑞意德报告称,42个城市中儿童教育类的商业总面积已达到916.1万平方米,主要原因来自全面“二胎”带来的政策红利——2016年新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口出生率达到自2000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值得关注的是,儿童教育具备对抗电商冲击的能力。上述研报显示,2016年,线上母婴消费规模已达到5009亿元,但儿童教育体验类业态基本不会受到电商影响。
  刘女士对记者说,来学芭蕾课是邻居推荐的,邻居家孩子也在这里参加兴趣课程。一个孩子带来更多的孩子,教育机构的获利俨然不成问题。
  记者注意到,这家母婴专属类商场里分布着好几家儿童业态机构,包括儿童教育、俱乐部以及亲子乐园等。即便是工作日的周五下午5点左右,这里仍聚集着许多家长和孩子,一家早教机构门外并列停着七八个手推婴儿车,一些家长在休息区等待课程结束。相比商场中的购物区域,这里显得人气更旺。
  对此,周洁认为,目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儿童教育行业,未来,企业间将面临直接竞争,“目前的同质化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未来的竞争中,谁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资源整合等方面做得优秀,谁才会脱颖而出。”周洁说。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6-12期

  • 第2017-06-11期

  • 第2017-06-10期

  • 第2017-06-09期

  • 第2017-06-08期

  • 第2017-06-07期

  • 第2017-06-06期

  • 第2017-06-05期

  • 第2017-06-04期

  • 第2017-06-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