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城市目前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进入6月,我省的夏收又到了紧要关头。运城市作为我省的小麦主产地之一,今年的情况如何?运城市农委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的小麦生育期总体气候条件适宜,各项管理措施到位,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有望再获丰收。
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小麦播种面积为455.6万亩,比去年468.8万亩减少13.2万亩,减2.8%,减少面积主要为旱地。截至6月6日,全市小麦收获面积为78.58万亩,其中旱地60.83万亩,水地17.75万亩。
据农业部门最新测产分析,全市小麦总产预计为15.53亿公斤,比去年15.42亿公斤增加0.11亿公斤,增0.7%,亩产为341公斤,比去年328.6公斤增3.8%。其中,水地小麦产量预计为11.79亿公斤,同比增加1.35%,亩产为399公斤,同比增加1.5%;旱地小麦产量预计为3.74亿公斤,同比下降1.3%,亩产为233公斤,同比增加5.4%。
今年小麦增产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总体气候条件适宜,没有遭受大的自然灾害。去年秋天运城小麦播前底墒不足,但在麦播期间及播后降雨偏多,为小麦出苗及冬前分蘖、盘根提供了良好的墒情条件。尤其是今年春季,全市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春旱和倒春寒,总体气候条件适宜,加之几场有效雨雪天气降的及时,全市小麦得以正常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小麦春季管理。去秋运城小麦播期底墒不足,加之冬春季节气温偏高、降水稀少,导致小麦苗情和墒情转差的风险不断加大。但是人为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效果。市农委及时下发小麦春季管理意见,以“立足抗旱、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因地因苗分类指导、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原则,积极组织全市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户开展浇水、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4月中旬,市农委又下发了《2017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意见》,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麦田中后期管理工作,做到丰收不到手,管理不放松,全力以赴夺取小麦好收成。
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
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近年来,粮食生产在高成本和低价格的双重作用下,效益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尤其是旱地小麦如遇干旱年份往往是赔钱种植,导致小麦种植面积下滑趋势日益严重。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小麦收获面积预计比上年下降13.2万亩,减2.8%,其中面积下降最为明显的是万荣县和临猗县,分别下降10.94万亩和8.83万亩。因此建议政府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的扶持力度,确保口粮生产绝对安全。
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受损严重。近年来,频繁遭受干旱、风雹、雷暴、冰冻等各种极端性天气的侵袭,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已进入汛期,各种极端性灾害天气频发,对正处于收获期的小麦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鼓励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建议政府部门能够划出专门资金用于补助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确保运城粮食生产健康稳步发展。
本报记者 樊晋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