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7日起,拥有10万户住户的同煤集团恒安新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气)和物业管理)以及市容、环卫、绿化等职能正式移交给了大同市政府。成为我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1+N”政策文件出台以来,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第一单”。
在省属企业中,同煤集团办社会负担最大、从业人员占比最多、历史包袱最重。作为全省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工作的试点单位,此次顺利移交,为进一步在全省推广积累了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
据了解,恒安新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剥离后,同煤集团每年可减少恒安新区运行补贴费用0.96亿元。2018年年底,同煤集团剥离全部企业办社会职能后,将每年节省办社会、办后勤净支出40亿元,实现减负前行,轻装上阵。
据省国资委副主任张宏永介绍,目前我省省属企业办社会机构有1041个,从业人员近11.2万人,企业每年补贴的资金达68亿元。其中,“三供一业”这部分涉及的人员最多、机构最多、补贴最多。
因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国企改革重点之一,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省列出国企分离办社会职能时间表,2018年底前,全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工作,同期完成市政、社区的剥离工作。
省国资委把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作为21个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专项行动之一专题部署,确保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各个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
6月初,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晋煤分公司在晋煤集团挂牌成立,标志着晋煤集团国企分离办社会职能迈出重要一步;
到今年5月底,晋能集团对下属的1311户各级企业进行了整合重组,将管理层级从6级压缩到了3级,减少法人单位356个,“瘦身健体”初见成效。
潞安集团也是紧锣密鼓,相关推进会经常开,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带到会议上,大家共同想办法,出主意。该集团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工作,3大类12户共3894人被列入改革范围,另有16户无集体资产的中小企业约400人将利用此次改革契机,规范劳动关系。
大同市房屋交易产权登记(两区)中心主任陈广义说,同煤集团正在稳步推进“大红本”的办理,自6月试运行以来,产权登记中心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行,已为400户住户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
吴海玉是同煤二矿的一名皮带司机。在这次改革中很快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大红本”。每谈及此事,他就高兴得合不拢嘴。然而他的妻子却细细算起了账:按市场价,水费比以前每立方米涨了4毛,个人缴纳的暖气费增加了不少开支……她有些担心。但好消息是,小区的新物业公司正在招人,她报名后被录用了。夫妻俩高兴地说:“日子会好的!”
本报记者 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