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到农业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名单,我省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成为山西省唯一成功入选项目。这一消息使人振奋。这填补了山西的一个空白,实现了该项目零的突破,这是一个使稷山板枣扬名世界的契机。
在认识的稷山人中,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只要是稷山人,说不上三句话,就要说到稷山的枣。也难怪,谁让稷山的枣有名气,让当地人自豪。但这一事实也仅是山西人的认可而已,稷山枣毕竟是地方名产,而没能盛名至全国。
其实不然,稷山枣早已在唐朝已是贡品,深受当朝青睐,成为当地百姓不可或缺的食品。尽管近年来生活物质的丰富,各种名产层出不穷,但稷山枣依然名声显赫,各种价值和成份依然。
枣,适合于生长在山西这样的十年九旱的地区,但你走遍山西,可能没有一个地区能有在稷山的关于枣的文化多,枣的故事多,枣的传说多。在这里你随处可见枣树,随处可听到枣的传说,随处可遇从事枣的相关人和事。这里是枣的故乡,枣早已是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生活符号。
枣,适合于我省许多地区的生长,是许多县选中的农民脱贫致富的代表性产物,做好枣的文章大有可为。
让稷山枣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名产,也是热爱稷山枣人的所向,也是山西走向全国的一个名品。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让山西枣、稷山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