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500年,位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与同期的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的国际性商帮比肩,其开创的欧亚唯一陆上通道“万里茶路”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精神其中的“开放特质”是目前我省增强对外开放的文化自信、营造亲商、重商的投资环境和社会氛围特别需要的。
8月24日是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首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交易大楼二层交易大厅内,领导、专家学者、新晋商代表,就本次会议的主题“晋商的开放精神”,认真有序地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与会代表和媒体记者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场很安静,专家的发言论证条理有据,引人入胜。会场两侧的电子屏幕上展示着“把握大势 善抓机遇找准定位奋起直追”、“诚实守信开拓进取 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彰显晋商开放精神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宣传标语,无形中也在契合着本次峰会的主题。这是新晋商代表和省内外著名的晋商研究学者之间首次进行高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出席,并进行了《论晋商的开放精神》主旨发言。
特邀嘉宾周建波,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管理思想史研究。他率先发言,在《浅谈晋商精神》时说:“根据我对晋商20年的研究,我认为晋商精神的内涵在于: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合作共享,信念至上。晋商能够在明清之际称雄商界500年,与他们讲诚信、守契约密不可分。而这种诚信对于目前开放经济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这种启示表现在我们需要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道德的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与行业自律和企业自主的关系、重视国际间的不同社会信用标准等方面。正确借鉴晋商的这种为人处世方式,有利于我们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复兴。”
在“‘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与再实践”的专题发言部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中元则以《山西与“一带一路”》为主题,畅谈山西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陆路枢纽,融入“一带一路”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便利条件。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山西具有重要的区位物流优势,货运量区位商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排名第10位。近两年开展的“丝路品牌行”作为山西开放的新名片已在俄罗斯、蒙古、匈牙利、意大利等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积极实施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枢纽战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深化山西与沿线国家产业、产能与文化旅游的合作,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能源重化工、基础设施、经贸人文、旅游开发等方面寻找合作良机,同时以“万里茶道”联合申遗为契机,加强与欧美、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的合作交流,把山西真正打造成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和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经济史专业首席专家萧国亮在“全球视野下山西的开放与创新”专题发言中认为,山西是内陆省份,所谓“表里山河”,四塞之地,在当今物理上的闭塞状态已为高速公路、高铁、航空和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的发展所打破。物质决定意识,心理上的闭塞状态也必将被开放所取代。创新的演进理论告诉我们: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山西振兴地方经济的关键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全球视野的制高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打造新的主导产业,开拓蓝海战略,使经济整体上个新台阶。
专家学者的发言高屋建瓴,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探讨山西商人商业之路,对于增加今天正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山西人开放发展的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新晋商代表们的发言求真务实,每一位在发言中都积极提炼晋商文化中的开放基因,并表态要将此种精神融入到现实的商海大潮中,走出去,而且要走长远。
主题峰会持续了4个小时,学者和企业界济济一堂,围绕“晋商的开放精神”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且意犹未尽。在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把文化与开放两个话题放在一起,召开这样一个“开放山西”的主题峰会,对于山西文化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上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