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发展水平是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742.66万千瓦。上半年,全省发电量同比增长8.28%;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2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个百分点。
仔细观察,在电力工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背后,有三个隐患需引起警惕。
风电开发将进入红色预警区域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发电发展迅猛,风电首当其冲。山西能源监管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省风电装机容量803.5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0.38%。今年上半年,全省风电发电量完成78.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4%。
在风电快速发展势头不减的同时,今年上半年全省风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979小时,同比减少46小时。与之相对应,全省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2小时,火电同比增加20小时,水电同比增加54小时,太阳能同比增加289小时。
更为严重的是,截至目前,全省风电在运、核准在建、规划容量共计约2000万千瓦,已超出我省“十三五”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约400万千瓦。随着这些项目在2018年底前并网,可能出现严重弃风,我省将进入风电开发红色预警区域(今年1-3月,全省弃风率19.8%,接近20%预警线)。
因此,山西能源监管办建议明确晋北风电基地年度建设方案,落实风电外送通道和外送市场,促进风电消纳。
扩大外送规模仍是当务之急
今年1—4月份,全省外送电量还是同比降低2.46%。从5月份开始,外送电量开始增加,山西能源监管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外送电量累计完成334.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3%。其中,省电力公司外送电量135.72亿千瓦时(外送京津唐46.27亿千瓦时,外送特高压27.5亿千瓦时,外送河北61.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8%。
但对于我省拥有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能力来说,扩大外送规模仍是当务之急。据了解,目前长南荆特高压通道年度外送电量只有输送能力20%左右,蒙西-晋北-北京西特高压通道投产至今由于配套电源未落实还未发挥作用,雁淮特高压通道与江苏消纳方案未落实。
山西能源监管办建议,要落实外送配套电源组织方案及受端市场消纳方案,提高通道输送能力,进一步扩大外送规模,切实发挥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作用。
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将持续
今年上半年,全省火电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山西能源监管办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9月以来,受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火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亏损,统计口径内火电企业上半年完成利润-27.40亿元,同比降低219%,亏损面达80%(去年同期为43%)。
虽然近些年我省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发展迅猛,但火电的主力军地位仍难以撼动。截至6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7742.66万千瓦,其中火电占比81.69%;上半年,全省发电量完成1275.45亿千瓦时,其中火电1154.58亿千瓦时,占比90.52%。
山西能源监管办认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长期低位运行、煤价居高不下、上网电价难以弥补发电成本,导致火电经营困难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仍将维持大面积亏损格局。要缓解煤电当前困境,需尽快明确我省火电项目规划建设控制规模,合理控制火电项目建设投产进度,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本报记者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