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对潞城农商银行小微业务发展的调查

  近年来,作为银行业监管部门,潞城银监办对潞城农商银行发展小微业务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的调研。自2012年底改制以来,潞城农商银行牢牢坚持“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通过“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发展战略,于2013年10月率先引进国际先进微贷技术,着力破解困扰金融产品匮乏、营销手段滞后、风控技术不足三大难题,全面加快信贷业务转型升级,倾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工作,力促县域经济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小微业务发展背景及情况
  改制前,受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自身定位偏差的影响,潞城联社贷款绝大部分投向了国家限控行业,2001年至2011年间不良贷款大幅增加,不良贷款率高达60%,一度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监管评级为6级,综合业绩排名全省农信系统末位。
  改制农商银行后,该行外出考察学习经验,在看过浙江台州银行、泰隆银行引进小微贷技术取得空前发展的典型案例后,该行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农信社回归支农支小的定位是完全正确的。支农支小不仅资本耗用少、税收上有优惠,还可以享受再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况且南方的一些银行已成功创出了路子。
  因此,基于对自身发展的历史总结和对目标市场的精准分析,该行及时提出“打造微贷品牌、培育独特优势”的目标,在发展战略上确立了向小微金融的积极转型。目前,该行分设微小贷、农贷、消费贷等五个业务条线,四个受理中心,八个业务小组。人员组织上,采取矩阵式管理模式。自2013年10月开办业务至今,累计服务客户11909人,发放贷款6640笔,金额139540.6万元,余额51725.08万元,收息8932.12万元。目前已推出28款产品,其中微小贷10款,农贷11款,消费贷7款。
  二、小微业务发展带来的成效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潞城农商银行的发展信心越来越强化,改革思路越来越开放。同时发展过程中切实明白了“转型提质”如何做,并在与小微团队的合作中获得了以下几点成效:
  (一)使信贷真正回归了本位。贷款的决策回归到了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这两个核心要素上来,贷款准入门槛降低了,贷款可获得性提高了,不再过分强调抵押担保,革除了员工迎合领导意图弄虚作假、政策执行落实走样等种种弊病。
  (二)使贷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到了实处。通过充分授权、自主决策,客户经理的责任担当意识得到了极大强化,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标准开展业务,没有了外围的干预,真正将三查制度做真做实了,彻底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使信贷文化真正做到系统化。信贷作为银行“生命工程”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从用人、培训、评价、考核和内审等多个维度,系统化去抓信贷工作,使每个客户经理都能成为一台“发动机”,每个人都是战斗单元,每个人都是利润单元。
  三、小微业务发展建议
  潞城农商银行在小微业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受市场环境、营销方式等因素影响,在发展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瓶颈,根据调研情况,提几点工作建议:
  (一)常规微贷业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严峻的经济市场环境,该行应通过批量业务的开展来减少成本,加速业务发展。加强与人保、财保等企业合作,做车贷以及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与房地产商合作,发展批量消费贷业务;与总代理商合作,发展批量经营性贷款。研发行业标准化贷款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调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农贷业务工作
  应全面实施三级授信评定信用户工作,一方面不断开发农户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调整信贷技术,收集农户信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农户需求。
  (三)微贷管理工作
  为减少人力成本,逐步打造信贷工厂化模式,应积极探索微贷管理系统,开发一站式小微客户金融服务平台、微贷业务处理平台、微贷业务管理平台三大平台,利用此系统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提升客户经理单产、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业务管理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潞城银监办)

曹文乔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9-08期

  • 第2017-09-07期

  • 第2017-09-06期

  • 第2017-09-05期

  • 第2017-09-04期

  • 第2017-09-03期

  • 第2017-09-02期

  • 第2017-09-01期

  • 第2017-08-31期

  • 第2017-08-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