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阳泉市开发区共签约项目35项,投资总额150.81亿元,24项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对于昔日的“煤都”、今日寸土寸金的阳泉,招商引资和转型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那些炙手可热的大项目好项目,对于阳泉开发区而言,更是求之不得。
半年11次走出“娘子关”招商引资
“我们中心正式营运后,每年将孵化不低于30个创新型项目,实现就业和创业不低于1000人,争取培育2至3家科创板、新三板上市企业。”位于阳泉开发区三和园大厦567号、空间面积2000平方米的百度(阳泉)创新中心,正处于筹备阶段,这个项目是阳泉市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器。
御目(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阳泉分公司,是2016年从长三角“飞”来的“金凤凰”。这个以打造白领阶层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的综合型B2C电子商务门户级购物网站,是阳泉开发区的又一个好项目。
阳泉市目前尚无“国”字号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只有阳泉市经济开发区、平定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以来,阳泉市开发区管委会坚持扩展园区载体,打造园区招商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落实项目指标等八大举措,北京两场招商引资专题活动的举办,引来了大数据、互联网娱乐休闲两个新型大项目。一场山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让阿斯顿马丁电动车项目“爱”上阳泉开发区。走进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雄安新区等地。今年上半年先后11次走出“娘子关”,让阳泉引来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阳泉开发区详解“三个为什么”
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阳泉市开发区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50亿元,到位资金只有31亿元。总投资额与到位资金之间巨大的悬殊,反映出阳泉市落地开工的好项目不多,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少,尚未开工、被迫撤销的项目偏多。造成阳泉市开发区大项目少、好项目不多、项目签约落地慢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服务企业不到位,项目审批把关不严,市场定位把握不准,导致对项目的质量、投资、效益、效应等缺乏全面深入的投资分析,政策分析、市场分析,从而出现了项目无法落地、甚至被撤销的现象。在8月23日召开的阳泉市开发区招商引资督查专项行动汇报会上,开发区管委会杨主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问题道出原因。
目前,阳泉市开发区扩区报告还未批复,带来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条件不能一次到位;按照规划,阳泉市开发区内的11个城中村必须整体搬迁,但是搬迁需要资金15亿元,而阳泉市开发区全年财政总收入只有3.7亿元,基础设施巨大的投入,开发区资金缺口一年比一年大。特别是园区项目落地协调机制的不健全,使大项目、好项目迟迟不能按期落地。这些困难的束缚,让阳泉市开发区一路走得非常辛苦,也是大项目少、好项目不多、引进项目落地开工慢的根本原因。
孙跃进破解阳泉“三个为什么”
阳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对开发区的建设要求更高。孙跃进对参会的阳泉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他说,阳泉市要充分认识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做好“整合设立调规扩区”、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重点工作;要针对开发区存在的大项目少、好项目少、落地慢的问题,积极主动作为,注重项目谋划,解决“错位、缺位、越位”,将招商引资工作做到位;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补齐短板,推动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招才引智力度,加快成为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引擎。
阳泉市副市长郭少敏表示,开发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阳泉市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创优环境,拓展空间,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将大数据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招商引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落地。
本报记者 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