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空间最小化 活动空间最大化
良好的社区风貌、和谐的邻里关系、齐全的社区功能,这些代表着城市文明和谐生活的元素,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近年来,大同市城区加强“三基”建设,成立社区建设管理局,全面构建功能齐全、力量齐整、资源齐聚的社区服务体系,探索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自治、社区管理“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宽敞亮丽的硬件设施
“退休快20年了,得知要建社区活动中心的时候别提心里多高兴了,一直盼着社区什么时候能对外开放。如今,在这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早上来打打乒乓球,上午在这里看看报,没事练练字、画幅画,生活真的很幸福。”82岁的孙仲永高兴地说。
走进大同市城区开源街民和社区,整齐的楼宇,干净的环境,宽敞的大厅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民和社区副主任赵敏向记者介绍说,“2015年初,民和社区室内使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起来,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社区建设带了个头。社区服务中心将社区干部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使居民的服务需求在社区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满足。”
截至目前,该区整合资源,通过“要、建、并、购”等多种方式,共建成500平米以上的省级标准社区办公用房26处,其中2000平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3处。全区共有15个街道136个社区,预计2020年实现每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到500平米以上。
赵敏告诉记者,“竭尽我们所能,服务居民所需”是全体工作人员的承诺,民和社区党支部统筹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驻街单位、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五大资源,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老年餐厅、爱心超市、图书馆、舞蹈健身、手工创意、老年大学等20余个便民服务项目,探索“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模式。
不仅如此,每年社区举办乒乓球大赛、攉龙大赛、书法大赛、相亲会等,都实现了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五送六服务”更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组建社区艺术团,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丰富贴心的软件服务
社区的建设就是更好地给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把百姓需求当成“指南针”,这才能让百姓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
民富社区也是众多社区的一员,于2017年打造了960平米的社区便民服务站,集老年餐厅、棋牌室、社会大讲堂、图书室等多个服务项目于一体。
“来,小伙子,上来坐坐,疏通经脉呢!以前哪享受过这。”
“现在老人们的生活可幸福了,我们每天上午来做一做按摩,下午跳跳广场舞,看看人们攉龙。”
“以前一天就在家干坐的,哪像现在?”
“我们从早上起来就过来,每天都是晚上回去,感觉这才是我们的家!”
……
坐在日间照料中心按摩椅上的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向记者夸赞道。据了解,针对城区老龄化发展趋势,最大限度满足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城区共完成2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在原有社区基础上装修改造了21个,通过招标重点建设了4个规模较大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都配备了餐厨设备和活动设施。
此外,社区还为老人们过生日,“这是我这辈子过的第一个生日,没想到是社区为我过的。”80多岁的谭大爷说到这里眼睛就红了,谭大爷出生在战乱年代,没有人记得他的生日,也从来没有过过生日。
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群众对社区的认同度和满意度。“通过不断努力,如今社区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民富社区主任刘亚莉说。
素质过硬的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上,城区以专业化为目标,打造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素质过硬、热爱社区工作的两委队伍,组织参加社会工作师职称考试培训,为社区建设提供更强大的力量。
记者从城区社区建设管理局了解到,大同城区总面积46.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万,流动人口18万。
据了解,城区社区建设管理局在工作推进上采取“特事特办”,每周一下午开例会,及时解决社区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工作;工作开展上,成立了社区工作研究会,对各个社区进行精准调研;在工作宣传上,组织编辑城区社区报,建立社区微信服务平台等工作。
“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面对的就是最基层,就是做服务的,你不对居民付出,哪里能让居民喜欢。”郭新生如是说道。郭新生是民康社区的工作人员,今年上半年,社区建设管理局选派了两批共45名社区优秀工作人员到北京海淀区社区、江苏宜兴社区挂职锻炼,郭新生学习回来后感触颇多,“我们其实更应该像亲戚一样对待居民,居民有困难才找我们帮忙,来找我们就是相信我们,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失望。”
仝雄成 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