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站的夜散发着撩人的空旷美,稀疏的星星若隐若现,好似不经意间洒下的珍珠。此时,吕梁供电公司援藏职工张老汉,正蹲在阿旺站的院子里,细数着主变、开关、刀闸,120天的日夜相伴,在张老汉眼里,这里的一切像是自家孩子般亲切无比。
张老汉,本名张永灵,现任吕梁公司发策部副主任。今年4月,52岁的张老汉主动申请加入吕梁公司援藏帮扶队伍,成为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员。5月17日,张老汉从吕梁出发,经过两天的奔波,来到了昌都贡觉这片让他心心念念的热土,刻下了“拼命三郎”敬业、精益、专注的援藏人生。
“老汉不老”
在此次帮扶队伍中,张永灵年龄最大,但在工作中凡事想在前、拼在前、做在前,像年轻人一样风风火火、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土建、安装、调试的战斗场。
刚刚入藏时,他因为年龄大的缘故,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伴随经常性气喘、胸闷、头痛,心率高达每分钟90次,血压更是飙升到160,“倔强”的他经过大家多次相劝,才答应回家休整10天。返回山西时,他很舍不得地说道:“我会尽快休整好,争取早日归队。”回到老家的他,身体稍稍好转就又主动申请入藏,继续投身西藏新农网工程建设。
吕梁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昌都贡觉县新农网工程业主项目部负责人孙亚剑说:“张主任是我们的老前辈、老大哥,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属于典型的“拼命三郎”。他援藏拼的是毅力,身为党员的他将源远流长的老西藏精神、甘于奉献的塞罕坝精神、艰苦奋斗的吕梁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老汉不老!”
工匠精神发扬到每一个细节
“小伙子,这样可不行,如果焊点不彻底打磨好,不到两年时间准生锈。打磨好了还要做两遍防锈处理,等锈干后再刷银粉漆。”
“耐张线夹导线嵌入深度不够,这样压接出来存在运行脱离的风险,必须严格按照国网标准工艺执行。”
……
在援藏的工作中,张永灵拼的是“工匠”精神,他的每一句提醒都深深地印在年轻人的脑海里。
在张永灵的影响和带动下,35千伏阿旺站作为昌都新农网工程唯一一个变电工程代表,参加昌都公司基建流动红旗竞赛,35千伏阿旺站成为昌都新农网首个启动送电工程的骄人成绩,较计划提前32天完成。
吕旭波是吕梁供电公司战斗力超强的年轻人,担任着阿旺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经理,他眼中的张永灵是敬业、精益、专注,将“工匠”精神发扬到每一个细节,老汉不老。
无私援藏谱华章
四郎格是贡觉县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在四郎格眼里,张永灵是别人家的员工。但张永灵的“7×10”工作模式让四郎格和他的同事们佩服不已。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在工作现场,常常能看到他以泡面对付午饭的身影。
有人跟张永灵开玩笑:“工作中的您比年轻人都拼,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仿佛十八岁的小伙子!”张永灵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们要对国家投资负责,对西藏电网负责,对藏族人民负责,确保整个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完成。”
四郎格认为,张永灵援藏拼的是信念,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张主任像是一团火焰,在高原建设中照亮着、感染着、激励着每个藏族人民。无私援藏谱华章,情洒雪域不言悔。老汉真的不老!
本报记者 薛蓉 通讯员 刘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