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吃完早饭,不到六点,57岁的张清就搭别人车来到了马脊梁矿,对于他来说,今天可是个好日子,高山镇要给他们分房了。
张清是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万家嘴村的一名搬迁户,因为自己以前住的村子位于山上采煤沉陷区,加上交通不便,土地不能种,还没有水的现实,高山镇实施采煤沉陷区搬迁,将他们全部搬到更加适合居住的地方。
但在搬迁工作初期阶段,张清是不愿意搬的,“生活了那么多年,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家里也没钱,搬过去能干什么?”一系列的疑虑一度让张清不想搬,并且和张清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为了解开村民疑虑,高山镇干部入村入户走访,开展技能培训,宣传搬迁政策,最终带动群众高高兴兴“挪穷窝”。万家嘴村支部书记何强就数次登门拜访张清,告诉他搬迁的好处,最终打消了张清的疑虑。
“两个儿子准备结婚,正好有了新房给孩子当婚房,希望等会抓号的时候能抓个好楼层。现在国家政策好,搬迁新房我们也出不了多少钱。”张清说。
记者了解到,高山镇此次搬迁分房涉及的户型从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60平方米以内每平方米200元,60平方米以上享受政策每平方米2014元。房屋大小按照拆迁院落户型均匀分配,像张清这样分到69平方米新房的人只需三万块钱就能住进去。
何强告诉记者,搬迁农户入住西韩岭安置区后,紧跟着的是免费技能培训,将充分发挥紧邻大同市区的优势条件,让“农民变商人、农民变工人、留守老人变社区服务工作者”,让搬迁农民更好地寻找新工作,适应新生活。
“搬迁不能一搬了之,要让贫困户搬迁后有事做、有收入。”据高山镇镇长池文斌介绍,该镇搬迁对象集中安置到西韩岭安置小区,就是为了依托大同城市,让村民有更多的务工门路。万家嘴村是高山镇本次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的第一批,涉及90个院落、119户人、116套房,在今后的一个月内,将先后完成18个村、3200个院落、4600多套房屋搬迁。
本报记者 翁剑 实习记者 仝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