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区域新闻·忻州

产业富乡的“红色高城”

  • 后淤泥村的大棚内,一片绿油油的芹菜生长旺盛。薛福宝 摄

  • 中国(忻州)辣椒产业园区于今年投入生产,有效助推了忻府区辣椒产业做大做强。薛福宝 摄

  •   高城乡,一个因辣椒而名震华北的辣椒之乡,在黄土地上培植出了属于她的“高城红”;
      高城乡,一个以红土地红薯为品牌的农业乡镇,靠农民的勤劳向市场输送特色无公害红薯;
      高城乡,一个与抗日战争中著名战役息息相关的乡镇,忻口战役,在这里发生,革命情怀,在这里传承。
      “换届以来,我们高城乡通过五个抓手来实现全乡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抓基层党建,实现思想强乡;二是通过一村一品,实现农业富乡;三是抓忻口战役遗址开发,实现文旅兴乡;四是抓市场建设,实现服务名乡;五是抓招商引资,实现招商引资。”高城乡党委书记刘宏伟对记者说。
      “经济强、百姓富”是高城乡的发展目标,以产业发展带动全乡各项事业发展,高城乡正在路上。
      这不,现在正是高城乡辣椒地的丰收日子。这几天,高城乡的椒农正雇人在辣椒地里红红火火地收辣椒,农人们戴着草帽,全身心地扑在辣椒地里,眼看着一个个空麻袋变得饱满起来,椒农们脸上的笑容也就多了起来。
      那边是热闹非凡的采摘辣椒画面,这边位于高城村的中国(忻州)辣椒产业园区内,忻州坛坛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开足马力投入生产了,一批批鲜红欲滴的辣椒从田间地头直接运送到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将经过进一步加工流向全国。
      谈到全乡农业发展时,高城乡乡长杨军说:“高城乡在农业发展上分为三个板块,一是以实施农业为基础,发展香瓜种植;二是以辣椒加工为带动,助推辣椒产业发展;三是以红土地红薯为品牌,促进无公害红薯种植与发展。”
      目前,高城乡的发展呈现“三红”、“两绿”、“三园”的特点,“三红”即忻口战役遗址红色文化、高城红辣椒产业、红土地红薯品牌;“两绿”即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无污染光伏发电项目;“三园”即金山现代工业园区、高城汽车物流园区、高城现代农业园区。

    抓内核 基层党建+思想建设

      高城乡位于忻府区最北端,东临定襄,西靠金山,北临滹沱河和原平,大运路、原太高速公路、北同蒲线穿境而过,是忻府区的北大门。
      该乡总面积56.9平方公里,共有9个行政村,12个党支部,592名党员,总人口15559人。全乡共有耕地37500亩(其中水浇地31607亩,旱地5893亩),林地11700亩,是传统农业大乡。
      在这个乡镇的土地上,可以种出“致富苗”,在这个乡镇的故事里,可以做出大文章,在这个乡镇生活的人们,可以合唱乡歌“高城红”。这源于全乡上下一心向好、向前,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有领导全乡人民团结向前的主心骨。
      高城乡共有党员592人,12个党支部,支部班子全部健全,9个行政村中,8个村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抓党建是该乡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高城乡抓基层党建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三化”标准,推动“三基”建设,主要措施是强化“五个抓手”,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做到“三个注重”,推进基础工作精细化;健全“三个机制”,推进基本能力提升常态化。
      通过加强基层党建,高城乡目前已有5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剩余4个行政村计划今年年底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在具体抓党建的工作中,高城乡打造了“抓点、带线、扩面”的特色党建品牌。
      “抓点”,以项目建设抓好党建辐射点。高城乡党委以辣椒特色种植为着手点,整合高城村原有的13家分散收购加工销售点,并引进湖南坛坛香辣椒加工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了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辣椒园区。为椒农产前联系客户、产中提供服务、产后销售提供优质保障,既解决了椒农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商品椒的种植发展。
      后淤泥村在乡党委的指导下,认真调研市场,自主投资,一期新建了温室大棚100余座,占地130亩,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达80余人,预计今年收入可达到100多万元。下一步,后淤泥村将抓住扶持村集体经济的机遇,利用扶持资金做大做强大棚产业,再发展温室大棚200亩。
      “带线”,以“944”专项整治带动基层党组织延伸线。为塑造高城乡良好形象,配合忻府区“九道四治四建”工作的切实开展,高城乡“944”专项整治动员会后,各村迅速召开干群大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进行了全民动员。
      在这过程中,高城乡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头拆除涉及本人和亲属的路边、村中违建,形成了良好的开局。
      同时,该乡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拆除后长度超50米的地方打造了微型景观,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防止乱搭乱建现象再次出现。在长度不足50米的地方和已取缔的非法“加水点”的空地,全部种植松柏树,绿化环境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加水点”死灰复燃。
      此外,高城乡党委还结合实际在各村确定垃圾清运点,村内垃圾清理员交叉检查验收,形成长效机制,破解前清理后破坏的恶性循环。
      “扩面”,抓住“思想强乡”这个牛鼻子扩大党建覆盖面。高城乡党委紧抓“七一”这一党建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了以“维护核心听党话,见诸行动跟党走”为主题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文艺汇演。
      高城乡用红歌的动人旋律,激励各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组织三基建设活动,鼓舞广大党员干部争优创先。
      与此同时,高城乡党委还自主创作了乡歌《高城红》。这一首动人的曲子歌颂了高城乡群众勤劳致富的美德,也反映了该乡上下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喜爱。

    抓农业 品牌建设+园区发展

      “高城红”不仅是高城的乡歌,还是高城特色农业——辣椒种植的品牌。
      在高城乡,最早种植辣椒的是高城村,该村种植辣椒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辣椒生产加工基地,在该村辣椒种植的带动下,辣椒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高城乡发展农业的主导产业。
      随着中国(忻州)辣椒产业园区的建成,更标志着高城辣椒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与发展空间。高城乡辣椒产业开启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销售品牌化的发展模式。
      “从2005年小规模种植开始,再到今天辣椒产业园区的建成与运营,高城辣椒已经走过十几个春秋了。现在,全村辣椒种植已经达到八九千亩的面积。”高城村委主任杨新军站在辣椒产业园区的加工流水线旁颇有感触地说,“从最初的干椒系列种植,到2013年逐步转变为鲜辣椒系列种植,这之后吸引了更多外地客商前来,有湖南、四川等地的许多辣椒加工厂在高城村落户加工。我们村的辣椒加工厂刚开始都是小规模加工,去年区委、区政府、乡党委、政府在高城村选址规划了占地96亩的辣椒加工园区,把以前的散户整合在一起,推动了辣椒产业园区化发展。”
      在忻州坛坛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地作业,只见鲜红的辣椒从流水线的一端源源不断地送上流水线进行清理、粉碎,堆得像一座座红色小山包一样的辣椒,最终在流水线的另一端打包,等待下一步深加工。
      据了解,忻州坛坛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27亩,已投资700多万元,第一期上马3套设备,第二期将上马2套设备,均为剁椒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每套设备可加工8万至9万斤。在辣椒产业园区东区,还有11家辣椒加工企业,均为自筹资金建设,整个园区日可消化100万斤,从8月底到10月20日左右,基本上可将忻府区周围种植的鲜辣椒全部消化完。
      辣椒特色种植在高城乡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致富产业,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更离不开高城乡椒农的辛勤劳作。
      在高城村老张的辣椒地,乡长杨军正在询问辣椒品种及田地排水等问题,在了解了老张的辣椒种植情况后,他又关切地问道:“老张今年种了几亩地?以往种植北京红的产量如何?”
      “以往每亩可产800斤,去年行情好,最开始每斤能卖到5块多。今年种了20亩,除去成本保守估计,光种植辣椒这一项,纯收入5万元没问题。”老张乐呵呵地回答。
      除了辣椒特色种植,高城乡的设施农业、大棚蔬菜等同样风生水起。
      去年,后淤泥村委主任王德明在该村发展大棚种植130亩,共100个大棚,投资300多万元,纯收入预计可达100万元,种植有香瓜、西红柿、大葱、西葫芦、辣椒等作物。
      记者来到王德明的大棚后,看到一座座整齐的大棚坐落在山脚下,里面春意盎然,西葫芦、西红柿长势旺盛。他的西葫芦被忻州市的大型超市看中,作为西葫芦供货点,目前,王德明的每个西葫芦大棚日产西葫芦400斤,都销往超市、菜市场等,效益可观。
      相比之下,他的西红柿却比正常西红柿长得慢,一般情况下,西红柿在这个节气早已变红成熟了,王德明的西红柿一眼望去,还是一片翠绿。
      “我的西红柿是在香瓜售完之后才种的,所以要比市场上的晚,我的西红柿上市的时候又能卖个好价钱。”王德明向记者解释说。
      原来,王德明种植香瓜48个棚,每个棚可产香瓜3000至4000斤,每亩收入在一万元左右。提到发展大棚种植,王德明不由得说到乡党委、政府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和技术上的指导,正是有了乡里的鼓励和支持,他才能有今天的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王德明不仅想要通过发展大棚种植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而且利用这一项目,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残障人士脱贫致富,为他们提供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用工最多时,可达到100余人,长年雇用的贫困户有40多人。

    抓三产 文旅开发+招商引资

      如何让高城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是去年换届以来新一任领导班子思考的首要问题。
      为此,高城乡提出了五条主线、五个抓手,力促“五乡联创”,即抓从严治党、突出思想强乡,抓“一村一品”、实现农业富乡,抓忻口战役遗址、依靠文旅兴乡,抓建设市场、打造服务名乡,抓招商引资、形成企业活乡。
      在促进“五乡联创”工作的开展中,高城乡首先抓住忻口战役遗址这一关键,乘着全省加快发展文旅产业的步伐,借忻州市打造文旅产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巨大机遇,打开了文旅兴乡的新局面。
      高城乡有全国闻名的忻口战役遗址,该乡计划把忻口战役遗址的开发与建设红色圣地、绿色家园、金色希望(教育)、古色民俗相结合,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把红色旅游与教育考察游、休闲娱乐游、民俗文化游密切结合起来,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忻口抗战文化园一座。
      同时,美丽的母亲河滹沱河从高城乡穿境而过,该乡将借忻州市“十三五”规划中建设滹沱河流域文化旅游经济区之机,建设滹沱河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农家乐旅游。
      高城乡针对该乡目前已小有名气的辣椒、蔬菜生产,在“软环境”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建设百亩辣椒种植加工园区;二是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目的是既方便群众出售农产品,又方便客户选购和交易,还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三是依托108国道拓宽和忻原城际快速通道的建设,新建一座大型车辆服务区,将设加油站、停车位、厕所、小卖部、热水供应、充电设施,汽车维修站等,这样一来,既可以规范目前境内大车无序停放维修的困境,又可以带活该乡公路经济。
      今年,高城乡还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创优环境,强化服务,在做好恒德益有限公司、上海恒能光伏发电、优质金岗岩道砟厂等进驻企业的跟踪服务外,积极为忻州汇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今年投资兴建的汽车物流园以及晋盛铸造落地做好服务工作。
      在招商引资方面,高城乡还有一大优势,即规划面积6.09平方公里的忻州金山开发区选址位于该乡。这样不仅有利于高城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更敦促高城乡把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当成首要任务来抓。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冯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23期

    • 第2017-10-22期

    • 第2017-10-21期

    • 第2017-10-20期

    • 第2017-10-19期

    • 第2017-10-18期

    • 第2017-10-17期

    • 第2017-10-16期

    • 第2017-10-15期

    • 第2017-10-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