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较之往年似乎来得更早一些,尤其是对镶嵌在塞外的明珠广灵而言——虽然胡杨树还在黄绿之间,但是气温却是一低再低。
室外冬意嶙峋,室内暖意融融。10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消除贫困日,也是第四个中国扶贫日,这一天,由八个省级单位主办的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山西省工艺美术首届“广灵剪纸奖·神工杯”剪纸职业技能大赛在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省内上百名剪纸艺人齐聚在这个塞外小城比拼技艺,交流学习。
广灵剪纸的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张多堂看着这番热闹景象,心里美得真是难以言说。
一张纸凝结张家几代情
作为我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既有西北地区剪纸的粗放劲健之风,又不乏江南、两广一带剪纸的纤细秀美之情。三千多年来,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广灵剪纸艺术就像一朵乡间小花,经过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仍然执着地在这片孕育她的土地上生长、繁衍,并不断发展壮大,终成今日剪纸园中的一朵奇葩。而这朵奇葩的成长离不开广灵张氏家族的精心扶植和培育。
走进中国广灵剪纸博物馆,位于一层右侧的展厅内,可以让观者清楚地了解近代以来张氏家族传承发展广灵剪纸的发展脉络。
在明代早期,张氏一世祖就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剪纸这项技艺一直在张氏家族传承,从未有过间断。
到了近代,张太明和他的夫人(房氏)皆是民间剪纸高手,其画样引领当时的时代潮流,开始有商贩在市场上销售张家的剪纸,竟然形成供不应求的态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张太明夫妇改进了生产工具,在剪刀的基础上增加了马蹄形刻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之后张民锦和张仲晨是下一代中的剪纸杰出人才,二人各有所长,形成互补之势。不仅进一步地改进了生产工具,从马蹄形刻刀改成更为好用的月牙刻刀,还成立了“广灵美术社”,专门从事剪纸制作。
张多堂为广灵剪纸的第四代传人,正是在他的手中,广灵剪纸重现盛景,广为人知。
张多堂的儿子张栋是“广灵剪纸”新一代的掌门人。被剪纸艺术耳濡目染的张栋,8岁时就掌握了广灵剪纸的全套技艺。当很多同龄人小觑民间艺术、纷纷到大城市谋求发展时,张栋反其道而行之,安心落户小城,成为新一代广灵剪纸艺人中学历最高的继承者。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张家祖祖辈辈都跟剪纸较上了劲,还较出了名堂。
一份情成就广灵剪纸路
张多堂是一个有智慧的手艺人。1998年,山西省旅游局号召开发旅游产品,当时张多堂就动了心,敢想还敢干,他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元存款,购买了纸、笔、刀、蜡板、磨石等所有器具,由几个家人和几个剪纸爱好者组成了广灵剪纸星火团队,组建和注册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一边挖掘、搜集、整理;一边培训、设计、生产。同时还走出去,打开视野,拓宽思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1999年,张多堂又组建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推行“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公司作为主线,以公司带动农户,把过去零散的剪纸艺人“串”起来,这样既有集中又有分散。公司作为市场运营的主体,从市场开发、接收订单、新产品开发、设计样稿到技术工艺要求,都由公司负责,然后再分发给每个艺人,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再由公司统一验收把关,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这样的运作模式,使公司和艺人能够充分地各尽所长,不仅集中了优势兵力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这样的良性运作下,公司的剪纸产品由原来的几十种扩展到五千多种,内容题材由传统扩展为全国著名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人物造型、四大名著、《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传世名画、中国书法等各个领域,其产品扩展为时尚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剪纸挂历、剪纸台历、剪纸贺年卡、剪纸邮票、剪纸画册、剪纸画轴、剪纸镜框、剪纸巨幅珍藏卷等国家级馈赠礼品和外事礼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品牌要成为一个传奇
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剪纸艺术博物馆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张多堂也总是毫不保留地传“经”送“宝”。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确实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然而当初这个文化园区的兴建,却是一个让张多堂至今想起来也有些后怕的经历。
2007年,为了筹备第三届中国·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览盛会,张多堂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筹建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他自筹启动基金100万元,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贷款580万元。在资金不足,建设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他顶着压力,在2007年3月26日破土动工,组织了全县四个工程队一齐上阵,到8月24日,经过五个月的紧张施工,完成了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一期工程——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的建设任务以及配套工程。建设期间的辛苦不多言说,资金的不足才是最大的忧虑。好在盛会举行前夕,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总算是如期竣工了。这次大会办得很成功,为进一步发展广灵剪纸文化产业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有胆又有识。当年,张多堂为了振兴广灵剪纸文化产业成为我省贷款搞文化产业的第一人;今天,张多堂为了广灵剪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投入,在剪纸产业园区内,加入了采摘、真人4S野战、演出的项目,希望整个园区能在剪纸产业的带动下辐射周边产业。
在广灵,张多堂是个奇人,老百姓对他的议论很多,有人说他很富有,因为他有一座占地80亩、还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文化产业园区;也有人说他没什么钱,因为他吃的、穿的都很普通。张多堂自己是这样说的:“广灵剪纸现在确实是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过广灵剪纸每挣的一分钱,我都投入到新的园区建设或运营上了。我是真心希望广灵剪纸这个品牌在我的手中能成为一个传奇。”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