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脱贫故事:小高书记的脱贫致富经

  “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的胡油、鞋垫等农特产品累计销售4500元左右,再加上部分游客预付了价值2000多元的货款,总收入达到6500多元。”谈到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大同市浑源县王庄堡镇东庄村第一书记高超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前两年奋力攻坚的基础上,东庄村危房改造、自来水入户、道路硬化、圈舍新建等基础性工程均已完工。今年,村里试种了20多亩核桃树,并套种了柴胡,新办了传统布艺手工作坊,每月缝制手工鞋垫200多双,山羊养殖量达3000多只、肉牛30多头。
  对一个在村居民只有35户87口人,平均年龄55岁的贫困村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很难得。可小高书记却陷入了深入思考:种养殖和手工作坊虽说都起步了,销量也可以,但随着产量的扩大,销售就成了制约发展壮大的关键瓶颈……如何提升产品的认知度,进而提高销量,让村民有稳定且持续增加的收入,成了小高书记前段时间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外地一户农家乐既搞餐饮住宿,又销售自家土特产,在当地小有名气。小高书记一下来了灵感,当即和村支部书记商量,得到了大力支持,两人商定,瞄准“民俗旅游促脱贫”的思路,在彰显亮点、打造特色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认真考察,并充分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后,东庄村入驻浑源县旅游商贸街,将两间门店分别命名为“东庄大队”“东庄人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一个以“土色土香”为主格调,配以土炕、黑白电视机、老式收音机、大喇叭、算盘、手电等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真实再现了当年村级党组织和村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面貌。“看到此情此景,一下子勾起了童年的甜蜜记忆。”过往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小高书记马不停蹄,将村民自家榨的胡油和缝制的鞋垫进行了统一包装,购置了货架,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进行集中展示和销售。一段时间下来,反响较好,不少游客在对店面特色点赞的同时,顺便购买东庄村纯天然胡油和纯手工鞋垫,销量比以前有了明显提升。试营业期间,该县许多贫困村“当家人”前来观摩取经,其中两个贫困村入驻旅游商贸街与“东庄大队”做邻居,逐渐在旅游商贸街开始小有名气。
  国庆长假前,小高书记决定再接再厉,抓住旅游“黄金周”帮村民再赚一笔“大”的。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筹备,9月28日,“浑州大集、幸福东庄”脱贫攻坚农特产品、摄影展示文化周拉开帷幕,吸引全县10多家小微商户参展,根雕、笼箩、剪纸、布艺、面塑、铜器、泥塑等农特产品摆满了100多米长的红色展台,同时展出脱贫攻坚相关摄影作品100多幅。通过口口相传和朋友圈的宣传推广,连日来,本地市民、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影,社会反响强烈,观者好评如潮,累计达3000多人次。特别是不少驻村干部纷纷慕名而来,聚在一起观摩讨论,和小高书记一同精心谋划自己村子的脱贫路,成为当地“十一”黄金周的又一亮点。
  “今年,县人武部作为帮扶单位,投资6万元帮我们建起了花肥厂,以羊粪为主要原料,添加松土、草木灰等,经高温处理后成为纯天然花肥,目前厂房建设已完成,不日即可投产,到时候,又能吸收10户贫困户加入。”谈到下一步打算,小高书记信心满满。(段拴虎 靳吉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26期

  • 第2017-10-25期

  • 第2017-10-24期

  • 第2017-10-23期

  • 第2017-10-22期

  • 第2017-10-21期

  • 第2017-10-20期

  • 第2017-10-19期

  • 第2017-10-18期

  • 第2017-10-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