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刘忠利: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 母亲节当天,刘忠利为村里的母亲们送上蛋糕、被子、面粉、食用油等。 (资料图片)

  •   10月17日,秋雨淅沥,阳高县大白登镇潘寺村的村民们聚集在“第一书记”家门前井然有序地挑选着爱心企业捐赠的崭新棉衣。
      “自从刘书记来了,从来没有过的捐赠活动现在已变成了寻常事。”村民潘文全开心地对记者说,“只要我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啥都捐过!”

    “能为困难户办些事情,是我多年的夙愿”

      村民们口中的刘书记叫刘忠利,是大同市政府办公厅的一名干部,去年12月5日派驻到潘寺村任第一书记。他也是“大同手拉手爱心公益协会”发起人,2015年被群众评选为“中国好人”。在他看来,联合爱心人士为百姓捐些钱物,远没有他做第一书记这件事更重要。
      “当兵时我就有三个梦想,吃饱饭、穿新衣、当生产队队长,我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吃过贫穷的苦,能为困难户办些事情,是我多年的夙愿。”刘忠利对“第一书记”的工作乐此不疲。
      “刘书记初到潘寺村时,我还心想一个机关干部能给村里干点啥?”潘寺村支部书记潘廷谈起对刘忠利的第一印象有些不好意思。
      村里遇到大小事,他都是通过微信发动社会慈善资源来帮扶。春节组织文艺演出剧团来村义演;母亲节为村里420位母亲送上生日蛋糕;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伏天的防暑药等等,村民人人有份,每一次刘忠利都亲自送到村民手中,他细致入微的爱心打动了潘寺人,村民们叫他“爱心使者”。
      75岁的潘文礼腿疼得走不出家门,刘忠利联系到医药企业为他捐助一辆轮椅车。“比养儿子都强!”潘文礼的老伴儿见人就夸。她还指着墙上的挂历告诉记者,这是刘书记过年送的,每户一副,上面印着他的名片,让大家有事方便给他打电话。

    “让爱心帮扶与扶贫政策‘双轮驱动’帮村民脱贫致富”

      “刘书记,家里的红薯煮好了,来尝尝!”
      “刘书记,你咋又黑了。”
      ……
      跟着刘忠利走在潘寺村,你会发现这位“第一书记”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村庄。他看到老人膝盖上贴着厚厚的膏药,会关心地询问情况;村里正在嬉戏玩耍的儿童,会和他亲昵地玩游戏;大婶们会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说自己最近的烦恼和心里话……
      “没有压力是假的,戴上‘第一书记’这顶帽子,不能丢人,要干就干好!”刘忠利说,“单靠爱心捐助只能解一时之难,应该将社会爱心帮扶与政府扶贫政策‘双轮驱动’,边输血边造血,帮扶村民脱贫致富。”
      村民们为刘忠利收拾出一处闲置院落作为临时的家,他却利用院子,冬天养殖,春季种植,搞起了试验。不到一年的时间,院子里养上了鸡、鸭、鹅、兔子等各种动物,菜园里种满了黄瓜、西红柿、向日葵、吊瓜等各种蔬菜,小院变成全村的“服务院”“工作院”“实验院”。
      村民们也纷纷来刘书记家取经,询问种什么产量高,养什么挣钱快,对于村民们看好的鸡仔、母猪和杏树,在他的张罗下,社会爱心精准帮扶,都一一送到贫困户及村民的手中。
      “今年,爱心团体捐助的杏树苗不够全村均分,刘书记自己又掏了一万多元,补齐了缺口。”潘廷说。
      今年夏天,刘忠利发现潘寺村塑料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极好,但卖不上价格。于是,他亲自拉着蔬菜去大同市农贸市场宣传叫卖,凭其出色的口才和质优价廉的蔬菜,刘忠利为“潘寺村农产品”在大同市喊出名气,还开了家“专卖店”。
      “来的时间不长,做的好事不少。”在潘寺村,提起刘忠利,没有一个村民不竖起大拇指。

    “集合站队,好风貌迎接好生活”

      刘忠利给潘寺村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变化,更是精神风貌上的转变。
      “现在,但凡村里的大喇叭一响,说刘书记要给大家开会了,每户人家百分之百派代表去参加。”老党员潘得美说,“刘书记讲话幽默,能将国家的政策给村民普及下去,村民们不光听,还跟着做。就说打扫卫生吧,刘书记把全村人集合起来治理脏乱差,这种凝聚力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
      以往,村里碎砖瓦、秸秆杂草处处可见,尤其下雨天,污水横流,恶臭满街。为此,刘忠利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开展以“卫生周”为主题的全村卫生大清理、大扫除活动。“一定要治‘一家养猪臭一条街’的现象!”在会上,他向大家承诺。
      “村里以前哪开过什么村民大会,我担心村民不来会让刘书记难堪,但没想到刘书记一说开会,全村人都放下手里的活来听。”潘廷感触很深。
      “我只是觉得刘书记说的话在理,就把房前院后打扫干净,没想到刘书记还奖励我一套挺贵的化妆品。”村民张大妮说,“不仅如此,刘书记还组建卫生队,让群众管群众,让群众评群众,发了卫生服,放了垃圾箱,他说这叫硬件、软件、奖励、行动‘四位一体’搞卫生。”
      “上任十一个月来,每个月最少开展四次活动,涉及卫生、敬老、风俗、捐赠等内容。什么好,什么对,我要把新农村建设最精髓的东西告诉大家,让大家在集体实践当中去体会去感受。”刘忠利自豪地说,“现在,村民们不但能迅速集合,而且还会自觉站齐队,体现出潘寺村人崭新的精神风貌。”
      村子干净了,人心更齐了。如今的潘寺村,刘书记就是大家的主心骨,群众有盼头,干部有干劲,齐心协力向美好生活奋斗。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仝雄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30期

    • 第2017-10-29期

    • 第2017-10-28期

    • 第2017-10-27期

    • 第2017-10-26期

    • 第2017-10-25期

    • 第2017-10-24期

    • 第2017-10-23期

    • 第2017-10-22期

    • 第2017-10-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