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历时三年、一路艰辛的中国能建山西电建研发科技项目“高合金大径管焊接自动充氩机器人”顺利通过中国能建集团级验收评审和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面对当前火电寒冬期的困境,山西电建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以“高大上”的科技研发为龙头,推动了转型发展迈大步、加速度,渐入佳境。
注重研发,科技成果叠出
“要保持市场领先的技术优势,不仅是要有敢于破壁图新的勇气,还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准备和研发机制。”有着多年施工一线技术管理经验的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先文说,“市场抢滩靠的就是技术高地,没有国内领先的技术项目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山西电建的科技研发一直没有松懈。项目就是研发的主战场,现场技术问题就是研发课题,专利、工法、科技成果,成为工程创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近三年,该公司获得电力行业工法11项,山西省级工法21项。获得科技成果5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21项,10项关键技术经鉴定获得国内领先水平,18项关键技术获得国内先进水平。
“资金紧张可以想办法,但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一定要拿到。”总工程师韩俊青说。2015年1月,山西电建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山西省级技术中心。近三年研发立项87项,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4.38%。而小投入换回的是大回报,三年来高新收入保持了占总收入65%左右的良好态势。
研发为生产,成果转化出效益
研发为生产,生产促研发。山西电建与中北大学共同研发的“双机抬吊安全监控报警系统”,成为大型机械吊装作业的“安全卫士”;与中北大学、清华大学、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利用弃风电力进行水电解制氢,提高风电场效率。在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三年公司共获得4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些成果均已转化应用在生产活动中并形成经济效益。
山西电建所属华铎工程有限公司研发项目“高合金大径管自动充氩机器人”成为了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华铎公司借鉴独立研发并已获得专利的“半自动焊接充氩气装置”项目,和已经研制成功并正在使用的“固定式半自动火焰切割机”项目,使“高合金大径管自动充氩机器人”在立项之初就得到了集团和业界同行的瞩目和期待。
在这次验收评审的样机演示过程中,“高合金大径管焊接自动充氩机器人”在大口径管道内沿管壁行走自如,远程控制监控视屏清晰准确,全程跟踪,以及连续、均匀、发散状的充氩技术、耐高温技术,都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尤其是“高合金大径管焊接自动充氩机器人”有效解决焊接充氩过程中易出现氩气室制作困难和密封不严带来的根部氧化问题,成为各位专家大加赞赏的亮点。
佩“利剑”,勇闯新能源市场
要创新、转型,就要打磨出利剑。如何在新能源项目中占领技术高地,用科研成果占领新能源市场?山西电建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行动揭示了答案。
依托承建的国内首批光热示范项目——甘肃阿克塞槽式高温熔盐光热发电试验平台及阿克塞50兆瓦光热发电工程,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建设,打造了镌刻着“中国能建山西电建”标志的技术标准。“如期实现800米全厂集热管联动运行,被业主称为奇迹。”项目经理温秀军说。
《研制太阳能光热SCE对口工装架》荣获2017年度中国电力建设优秀质量管理QC成果一等奖,《槽式光热发电集热器塔架安装技术》和《光热发电高温集热管智能焊接系统》荣获2017年度中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并填补了电力行业技术空白。同时,还取得了《高温集热管自动焊接对口装卡台》、《光热发电集热器模块整体吊装吊具》、《光热发电集热器塔架定位测量装置》3项新型实用专利,这些成果为山西电建在光热发电施工技术领域打造了坚实的技术高地。
技术创新和精细作业成就了阿克塞试验平台项目的品牌建设,也推动着该公司在光热发电领域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在参建的河北张家口一号菲涅尔式15兆瓦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施工中,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创造性地快速完成了关键工序镜场吸热器的安装,确保了常规岛冲转发电一次成功,赢得了业主方高度评价,从而连续拿到了新的任务订单,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张北项目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在每道工序上动脑筋,科技小成果不断。“光热是个大市场,项目拿下来就要干得好。”该公司张北分项目负责人武丽龙说。
不断倡导、弘扬的创新精神,如同雨露滋润,而科技研发正如一颗颗被激活的种子,以其破土而出的天性和力量,驱动着山西电建转型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当前,该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电力市场,承建的海口光伏项目等多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逐步壮大,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平衡发展、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郭强 通讯员 尚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