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和产能过剩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复杂多变形势,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脊集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以“精致生产、市场深耕、流动风控”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精准发力,把“精精致致做产品、规规范范做市场、真真切切做服务、实实在在见效益”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尺,消化了价格大幅下滑、化肥增值税免税政策取消、环保安全投入剧增等因素影响,保障了职工基本工资和正常生活,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环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截至今年9月底,天脊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当下,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向全年3000万元盈利目标而努力奋斗。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感人的故事,精彩的篇章凝聚着拼搏的创造。走进天脊集团,“精致生产”的故事激情澎湃,“市场深耕”的故事回味无穷。故事中蕴藏着天脊人的责任、担当、使命、智慧,还有坚守和传承的“天脊精神”。
撸起袖子加油干!恪守“良心制造、始终如一”,坚定信心一辈子“做中国最好化肥”,这是天脊人的执着初衷和可贵之处。
天脊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强说,我们要继续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全力抓好精致生产,开拓思路,创新突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增强天脊产品的市场实力。
总经理畅学华说,精致生产通俗讲就是运行最稳、质量最优、成本最低、安全环保、产销对路的高效生产。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天脊人的“精致生产”故事。
精致生产——立足“精”字做文章
李国清是合成氨厂工艺技术员,“精”字开头的7项规定动作,成为他每天抓精致生产的“必修课”。
“精准控制工艺指标、精细排查设备隐患、精心记录变化参数、精勤装置现场巡检、精研系统生产原理、精练风险管控处置、精严作风纪律执行”,在生产一线工作20年的李国清深有体会,化工生产点滴之举必须凸显“精致”,一旦偏离这个中心,生产装置安全高效运行就得不到保证。就李国清所负责的合成氨液氮洗装置为例,连续三年工艺指标稳定,运行状态始终处于最佳。
今年1-9月份,天脊集团生产运行效率明显提高,主要装置运行平稳,合成氨装置、四台气化炉、三台锅炉并运等均取得历史较好成绩。公司控工艺指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依托大数据实施的前馈操作,使合成氨日产稳定在1500吨以上。
设备稳定运行是天脊集团精致生产的重要基础。机动管理部部长高兴产对运行30年的设备精准管控有“绝招”,采取实干、精细的手段,推出两张表跟踪始终——一张是“设备状态监测表”,一张是“检修质量过程控制确认表”。这“两张表”在全公司得到坚决执行,加之日常设备考核制度不断细化和完善,保证了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高效解决,使所有设备运行状况得到更加可控,进一步延长了设备运行周期。
精致生产——盯住“严”字下功夫
徐月明与徐瑞波是“父子俩”,两人都是共产党员,同在合成氨厂化工关键岗位工作。在儿子徐瑞波进入合成氨大装置上班第一天起,徐月明就拿着一个随身携带的“生产日记”小本子,给儿子天天反复灌输“精致生产”理念。
徐月明说,化工生产工艺复杂,担心儿子一不小心“误操作”,天天提醒儿子一定要精心操作每一个工艺指标。10年时间,这对父子俩在岗位上实现“零事故”,并成为“精致生产有我护航”活动中的榜样。同时,令徐月明自豪的是,儿子徐瑞波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已经成为合成车间独挡一面的化工值班长。
徐月明给儿子徐瑞波所讲的工艺指标,在天脊集团一条龙的生产流程线上有7000多个。这些指标参数正是天脊集团实施精致生产战略的关键所在。
“每个指标丝毫不得偏离失真、每个参数必须保证准确无误”。调度指挥中心主任申省斌说,对每一个工艺指标的严格考核触角已延伸至岗位,与之配套有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考核细则,以绝对权威之力保证指标精准显示。
精致生产——突出“安”字铁手段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前几天,天脊集团安全管理部部长苗泽斌带领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安全时,对未系安全带的作业人员立即做出停工处理,并通知单位专门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直至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安全生产关乎民生。天脊集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首批顺利通过了省安监局安全标准化二级达标验收评审,“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控与日常检查不断强化,构建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本质安全度、应急救援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天脊特色的“369安全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天脊集团应急救援大队作为全省唯一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展现了山西危化应急救援队伍的精神风貌和技术水平。
天脊集团永远视环保工作为生命线,自加压力,主动作为,竭尽全力保证环保达标排放。
就在今年,天脊集团面对资金紧张的实际,坚定信心,调集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上马实施了锅炉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工程。
据统计,天脊集团累计投入近6亿元资金进行环保治理,在全国煤化工行业第一家上马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实现近零排放;第一家在化工动力锅炉实施脱硝除尘改造;第一家建立企业内部在线环境监测平台;第一家建立企业环境风险三级防控体系,全力推行清洁生产。
精致生产——围绕“质”字出大力
“硝酸磷肥粒度更加均匀,2—4.5mm颗粒占到80%以上,满足了农民机播要求。”天脊集团销售公司豫中办事处主任索利军反馈回市场前沿信息。这是天脊集团工程技术人员紧紧结合硝酸磷肥生产装置的特性,通过技术改造和课题攻关所取得的成绩。
“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优质供给客户、满足终端需求”成为天脊集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上的主角。
天脊集团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攻关难题、落地执行措施,列出清单,激活机制,引入班组,从严考核,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1-9月份,化肥、硝铵、苯胺等主要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利用大数据实现了硝铵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硝铵结块问题得到解决。苯胺质量持续稳定,满足了客户需求,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天脊集团创新途径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管理,积极推行成本考核与绩效挂钩,全员降本增效意识明显增强,取得了明显效果。合成氨厂通过APC控制和优化操作提高了产能,供煤厂通过原料煤溜槽改造块煤破碎进一步减少,热动厂通过锅炉引送风机变频改造节能33%以上。复肥厂、供水厂等单位结合实际,出台办法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了原辅材料消耗。此外,加大力度落实修旧利废和改制代用工作,进一步盘活了资产。
精致生产——抓住“数”字要效益
“以往一个60吨化肥货位,需要6个人至少4小时才能装完,现在1个人、1台叉车、1小时20分钟就完成装车任务。”成品包装厂厂长梁树枝对引入“机器人码垛”后所带来的喜人变化赞叹不已。梁树枝感触颇深地说,不仅节约成本,还消除了经常为装车人员紧张的犯愁。
将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对接,天脊集团培育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以畅学华总经理在文化中心主讲的“大数据讲堂”为标志,头脑风暴顿时席卷天脊集团每个角落。
管好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合成氨厂、硝酸厂、硝铵厂、供水厂等单位先行先试,向大数据要产量,向智能化要效益。天脊集团大数据中心二期建设完成,合成氨厂批量实施智能控制,优化成本数据平台,硝酸厂应用先进控制技术(APC)实现自动优化操作,硝铵厂借力大数据智能分析破解硝铵结块难题,成品包装厂“机器代人”智能装卸提高装车效率,供水厂积极推进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此外,2016年天脊集团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22项,创单年授权量新高;再次被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手记
天脊人的执着
在中国化肥行业,天脊集团坚定品牌自信、品质自信,始终以愈挫愈勇、愈战愈胜的最美姿态站在最前沿,勇当新时代弄潮儿,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先行军。
在天脊采访,印象最深的是天脊人的执着——30年专注精致生产硝酸磷肥。
天脊集团就是原山西化肥厂。30年前国家投巨资下决心建设,目的就是多多生产化肥、全力支援农业生产。30年来,天脊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前行,专注精致生产硝酸磷肥,助力亿万农民朋友增产致富奔小康。
“不搞盲目扩张,集中精力做好硝酸磷肥主业,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真正实现高效供给。”这是天脊集团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的实际行动。
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就是高效率耕作,天脊集团生产硝酸磷肥一直跟着种植农业的变化而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天脊集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过头来从市场终端供给向生产组织实施倒逼,加强生产领域的优质供给,进一步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实现有效供给。
“道虽迩,不行不至”。天脊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牢记责任和使命,满怀信心走进新时代,拿出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实干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恒久信念,坚定天脊品牌自信,发力供给侧,助力新三农,勇当化肥行业新时代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