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是传统纸媒的立身之本,不断创新是新闻传播的动力之源,吸引读者是核心竞争力所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播介质的进一步丰富,纸媒要奋发图强,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避免被边缘化甚至失去生命活力。基层党报不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不断创新采编理念和手法,从内容到形式突显时代特色,从采写到编排增加创新元素,更好地吸引读者,巩固提高党报的主流地位,强化正确舆论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创新权威报道。从纸质媒介的特性看,那些喜欢政治新闻的人,对报纸的喜爱要超过其他任何媒介,这是新媒体竞争时代报纸读者的核心群体。因为党报与党委政府有天然的密切关系,党报的阅读者主要是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这不仅是长期的阅读习惯,而且因为他们对党报思想内容的权威性有一种信赖感。换言之,党报的最大价值、最大优势在于内容的权威性。但权威并不是板起面孔的代名词。在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体时代,基层党报不仅要摒弃照搬会议材料的做法,而且不能满足于被动听话,完成好上级党政领导安排的宣传任务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善于换位思考,主动站在党委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述事实观点,把党性原则内化于心,找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切入点,将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记者要以与读者平等的视角切入,离工作现场近些再近些,为党委政府提供的宣传服务细些再细些,捕捉真实亲和的工作细节,找准令人信服的“痛”点精准发力。还要在严肃新闻中适当加入一些软性和柔性引导,注重与读者情感、情绪的对接与碰撞,采写出既有政策高度又有情感温度的新闻作品。
创新深度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崛起,各种信息以迅捷的传播速度充斥人们的脑海,信息海量,却难免同质化、表面化,甚至内容散乱、真假莫辩。这就给了党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的空间,党报记者要发挥联系面广泛、视角客观中立等职业优势,深入实际了解事实真相,注重吸收专家意见,透过表面解读新闻事件的本质,给读者及时、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记者下大力气对新闻背后的内幕与背景进行追寻,对权威部门的分析判断进行收集与解读,对新媒体上被抢先报道过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对各种琐碎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同时,还要注重将时代背景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把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放到新时代的大背景中解读,同时体现风土人情、乡俗文化、语言环境等地域特色元素,以党媒长期以来练就的专业精神、品牌高度和调查研究的传统作风,讲好既有立场态度又有文化厚度的新闻故事。
创新新闻评论。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兴盛的今天,各种观点、各种思想都可以自由表达,可以说是一个观点过剩的时代,但因自媒体的低门槛、低成本和草根性,导致表达的随意性、感性化,一些偏激观点或者失实信息也被广泛传播。在模糊的信息和混杂的观点面前,党报作为权威媒体,要以中肯的评价和正确的观点给以适时指导和引导。党报评论要像一盏明灯,在迷雾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要以独特的视角、理性的分析、深邃的思想,打造品牌言论专栏。可以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型作者撰写评论,对当前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理性评论,他们或者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或者对社情民意有充分的关注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其他人更多元,分析问题比其他人更全面、更独到、更深刻,撰写的评论也往往更客观,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更能展现出新闻评论的逻辑魅力和思想光芒。
创新版面设计。长期以来,党报的严肃性,往往使基层党报的版面成为各种新闻体裁的简单堆积,在编排手段方面严肃有余而美观不足。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读者的鉴别能力和阅读品位越来越高,对报纸版面的审美要求也随之增强。加之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入和平面媒体的发展,追求版面的视觉审美艺术已经是大势所趋,基层党报也不能例外。但版面美化,并不是单纯追求好看,甚至故弄玄虚,而是要在与版面内容保持内在统一、呼应的基础上,在保持党报严肃性和新闻内涵的前提下,通过专栏整合、图片运用和适当的留白,通过字体字号、线条边框的选择和刊头题花、底纹栏图的点缀,起到简约大气的装饰效果,突出版面重点内容,提升版面视觉印象和审美格调,这也是报纸舆论隐性引导力的体现。比方经济版稿件比较枯燥生硬,版面整体也缺少文化性,编排设计起来难以“软化”,因而也难以美化,尤其是篇幅较长甚至整版的文字往往给读者压力感,让人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愿望。编排这样的版面,对一些全局性重大经济政策或者事件解读时,就要多动脑筋进行整体设计,在对长篇大论的文字进行提练扼要、化整为零、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善于利用题图、表格、对比图及小标题等多种形式,将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直观表现出来,不仅美化了版面,也提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创新采编机制。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对选题进行提前策划、进行自主规划设计、与读者平等互动等能力,往往是基层党报从业者的业务短板。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专业化的新闻采编人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资源发掘能力,新闻判断能力,还需要具备优质的统筹设计规划能力和全面的采、编、写、传播等能力,只有这样才适应新时代对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在主动服务用户的新媒体时代,基层党报应该重视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思想、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采编人员进行政策理论、信息技术、现代理念、编排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策划采编水平。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营造重能力、强业务的氛围,激发采编人员的潜能和积极性,形成内部竞争态势,提高基层党报的整体竞争力。 (聂艳英 作者单位:忻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