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山西地理国情“家底”摸清了

  11月13日,记者从省政府网站获悉,经省政府批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和山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首次向社会公布山西省地理国情“家底”。
  公报中提出,此次普查全面准确地摸清了山西地理国情家底,绘制出了山西地理国情图。
历时3年,摸清我省地理国情“家底”
  2013年4月,山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正式启动。这次普查,我省投入2000余人,历时三年多才完成。
  本次普查对象为山西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铁路与道路、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现状。
  本次普查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采用统一标准、统一质量控制、统一影像处理、统一建库的模式,确保了普查要素的影像底图、空间定位、属性信息与实地一致,准确反映了2015年6月30日标准时点我省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现状。
绿水青山是啥样全清楚了
  经普查,我省国土面积为156748.01平方千米。其中:北部地区(大同市、朔州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75%,中部地区(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忻州市、吕梁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7.30%,南部地区(运城市、临汾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03%,东南部地区(长治市、晋城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92%。
  按地级市统计,忻州市面积最大,面积25153.59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16.05%,阳泉市面积最小,面积4558.9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2.91%。按县(市、区)统计,兴县面积最大,面积3166.3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2.02%,阳泉矿区面积最小,为11.8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0.01%。
  本次普查查清了我省海拔分级、坡度分级及地貌类型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低海拔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2.40%,中海拔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7.60%;平坡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18%,较平坡地面积占7.85%,缓坡地面积占22.04%,较缓坡地面积占27.78%,陡坡地面积占17.43%,极陡坡地面积占7.72%;平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31%,台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17%,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23%,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29%。
  全省植被覆盖面积为144801.59万平方千米(21720.24万亩)。全省河流总长度为93857.54千米。按长度统计,中部地区河流累计长度最长,东南部地区累计最短。
全省乡级以上公路可绕赤道近两周
  根据普查结果,全省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为1985.91平方千米。
  全省铁路路网总长度为5424.13千米。按长度统计,中部地区铁路路网累计最长,东南部地区累计最短。其中忻州市铁路路网累计长度最长,占全省铁路路网累计长度的18.89%。从铁路路网密度看,太原市路网密度最大,超过50米/平方千米。
  全省乡级以上(含乡级)公路总长度为77652.53千米,约等于绕地球赤道近两圈。按长度统计,中部地区公路累计长度最长,东南部地区累计最短。其中忻州市公路累计长度最长,占全省公路累计长度的13.14%。从公路路网密度看,运城市路网密度最大,超过670米/平方千米。
  经普查,全省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为4533.71平方千米,按面积统计,中部地区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最大,北部地区最小。其中运城市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最大,占全省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的18.33%。

本报记者 王佳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15期

  • 第2017-11-14期

  • 第2017-11-13期

  • 第2017-11-12期

  • 第2017-11-11期

  • 第2017-11-10期

  • 第2017-11-09期

  • 第2017-11-08期

  • 第2017-11-07期

  • 第2017-11-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