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论 坛

浅析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文化追求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
  2017年7月,山西经济日报面向读者推出一个全新的文学版面——《华风晋韵》,逢周三出版。这个版面有诗歌、散文、评论等栏目,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重归文学传统、向中国文学致敬的版面。
  在大多报纸面临缩版的状况下,《山西经济日报》为什么要推出一个纯文学版面?
  在当下全媒体的业态环境中,副刊对自身文学特质的强调,对文化品质的追求,会为报纸赢得新的、更大的生存空间,副刊的文化面孔将成为一份报纸的识别条码和金字招牌。《华风晋韵》正是在这样一个方向上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一、报纸副刊所肩负的文化责任
  纵观100多年的中国新闻史,报纸副刊曾经是文化启蒙的先驱。早在20世纪20年代,许多副刊已经成为提倡、传播新思想、新思潮的绿洲,为整个新文化运动建立了功勋。
  上世纪30年代,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沈从文、萧乾等先后主编的大公报副刊“文艺”等,都在读者中受到拥戴。报纸因承载厚重文学而成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鲜明旗帜,不仅仅是几枚硬币就能兑换的商品。
  抚今追昔,报纸副刊和学校的课本、文学书籍三位一体,构成了培养公民民族意识、语感、文字美感、气质情操、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的“文本”和“范式”。报纸副刊为读者所提供的,除了娱乐,更应该追求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高标、心灵的境界、情感的升华、思想的隽永。
  即使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副刊遭遇了空前低潮期,仍有不少纸媒为副刊留有一席之地,维持报社自身和所在城市、省份的文化气息。到2005年前后,副刊回暖,许多报纸的副刊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年轻的很“市场”的报纸也开始开辟副刊,打文化牌。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副刊所拥有的文化特质和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是读者所需要的,所渴望追求的,也是一份好的报纸所必须具备的。
  二、格调定位“高”与“雅”
  一家报纸副刊成功的存在,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影响力,也是一家报纸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报社的软实力。
  在很多文化读者所熟知的报纸文化副刊中,《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定位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传递高雅文化,带有浓烈的人文情怀;《光明日报》“东风”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新民晚报》“夜光杯”让读者感受上海文化底蕴;《西安晚报》“悦读周刊”致力于为城市精神代言等等。提到报纸就能想到副刊,说起副刊也能知道是哪家报纸,二者互为支撑。
  《山西经济日报》“华风晋韵”创刊伊始,就带着文化关怀的责任款款而来,这是因为《山西经济日报》的受众群体普遍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更强。所以,该报的副刊也希望能够成为读者“精神的领地、思想的家园”,成为读者精神上的一种追求和寄托。当然,为了面向更多的受众,“华风晋韵”也有着接地气的一面。它推出的许多文章集思想性、文化性、趣味性为一体,是一个雅俗共赏的精神园地。
  三、稳定多样的栏目设置
  在报纸的副刊设置中,专栏是直接构成元素,是一种保持读者稳定,组织文章的特殊方式。一个好的专栏还应当神采飞扬,有与众不同的特色,给受众以特别的感觉,即具有内在的神韵。
  从总体来看,“华风晋韵”专栏包括了读者感兴趣的诸多内容,且组稿极具个性,我们可以从其画龙点睛的栏目名得知一二。
  “作家在线”栏目,从名字我们就可得知,这是为作家开辟的一个专栏,每一期刊登的是山西文坛的老将或者新锐黑马的文章。如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杜学文的《得造花香》,作者用文学的笔触让读者感受了中国白酒祖庭汾酒的芳香与甘醇;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金汝平的《写诗,成为一个难题》,叙写作家自己给自己压力,产生无边的苦痛,最终是安全释放还是孤注一掷,让我们看到作家精神生活的另一个层面。著名军旅题材作家陈驰的《阅读与叙事的可能》,俨然就是手把手在教我们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全篇有例证、有论述,读起来不枯燥还很有收获。
  “心之憩园”栏目以抒情类的散文为主,内容包罗万象,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如女作家古董所写的《雨线》,以秋雨入手,描绘了大江南北不同的雨,讲述了不同的人心中不同的雨,落脚在懂雨的人才是爱美之人,构思精巧,看似无神却有神。天马的《故乡,在思念中疯狂生长》,让很多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于无声处落泪,道出了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那一缕情思。
  “诗歌欣赏”栏目,顾名思义,为诗人和广大的诗歌爱好者而设,栏目得到了来自全省诗人的关注,梁志宏、孔令剑、王秀峰、荫丽娟等诗人纷纷来稿,有的作品声张人文关怀,有的记录世间百态,有的在美景中感怀。这些作品展示的是人间真情,弘扬的是时代精神。
  “读书时间”栏目专门从各大出版社为读者选取了可读性很强的图书加以推荐,在全媒体时代,让读者重新回到图书的世界,让生活慢下来,让品味提起来,这也是副刊版面设置的初衷之一。
  这些栏目的设置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满足了受众的发表欲、倾诉欲,同时也给副刊带来了原生态的、鲜活的内容,使副刊有了人间烟火味。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读者的选择性虽然更加宽泛,但是报纸的公信力也进一步凸显。报纸副刊从而也就不可推卸地担负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更大责任。我们应当通过多元性的文化表达为读者提供高品位的精神营养和高格调的精神享受,成为积累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大众化媒介。

  (王媛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20期

  • 第2017-11-19期

  • 第2017-11-18期

  • 第2017-11-17期

  • 第2017-11-16期

  • 第2017-11-15期

  • 第2017-11-14期

  • 第2017-11-13期

  • 第2017-11-12期

  • 第2017-11-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