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邮政“亲民感”增加了

  如今走在街头巷尾,邮政储蓄和寄递业务都挤在了一起,人们进去大都是办理邮储业务的,寄递业务已经很少了。还有就是在笔者印象中,最早的快递应该是邮政的EMS。时至今日,当各种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不能回避的是他们的“蛋糕”被动了。
  细想起来,这个过程中邮政方面需要检讨的地方很多,传统观念陈旧,体制机制不适应,缺乏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没有很好的抓住市场发展中的关键时机,致使在市场份额的再分配中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尽管邮政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给职工下了销售任务等,但效果嘛,市场反应冷暖自知。
  思路决定出路。当今经济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滴滴快车是个很好的启示,如果利用现有的资源,与自身的业务融合在一起,研究市场需求变化,把握客户的需求,调整营销思路,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升满意度。
  别小看这些代办点,他们大多设在小区居民家里面。从快递员的角度来说,他们为邮政快递员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也减少了出错的机率,快件更安全了。从顾客角度来说,取快件方便多了,可以下班回家时顺路取快递,而且有专人看管,快递丢不了了,顾客的满意度提高了,邮政的品牌也就更亮了。
  邮政通过代办点把快递服务从街边“搬到”居民小区当中,这无形当中增加了邮政的“亲民感”和客户流量。随着流量的增大和用户的认可,未来代办点这个平台的任务远非快递业务那么简单了。
  如何将邮政的其他业务融合在这个平台里,如何让申请代办点的负责人更有干劲,都将是邮政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剑雯
责编·组版:王俊菲
校对:小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21期

  • 第2017-11-20期

  • 第2017-11-19期

  • 第2017-11-18期

  • 第2017-11-17期

  • 第2017-11-16期

  • 第2017-11-15期

  • 第2017-11-14期

  • 第2017-11-13期

  • 第2017-11-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