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9日、8月4日,位于长治的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一微集团、深圳猎豹奔跑电动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铁骑速运(深圳)有限公司分别签订5000台成功V2E电动汽车订购协议,合计9亿元。
这是作为我省唯一的一家微车制造有限公司,成功汽车在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成功汽车只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坚持以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省汽车产业发展先导,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省汽车产业的发展龙头。”
近日印发的《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出的这一定位可以说既符合当前的经济大势,又贴近了山西实际。
汽车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是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热点和重点。当前新能源汽车需求正进入加速增长时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各省份在汽车产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
对于我省而言,新能源汽车是我省转化煤电能源优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路径。近年来,立足煤、电、气产业优势,我省以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为产业重点,构建了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市场应用规模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部分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也基本形成,整车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省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战略入口。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有新能源汽车企业7家。电动汽车在单体电池、电池管理、电控技术等领域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太原、晋城两市获批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甲醇汽车研发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晋中、长治两市获批开展甲醇汽车试点,20余户企业从事甲醇燃料生产和甲醇汽车研发及示范运营。全省燃气汽车研发生产企业达到5户,燃气重卡年销售达到4000辆左右,积累了较多的燃气重卡生产和市场运行经验。
下一步,山西新能源汽车怎样才能跑得“欢实”呢?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先导地位,积极构建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增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和配套能力,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和产业规模化发展。电动汽车重点发展电动客车、轿车、专用车,以城市公交、出租、市政、快递、区间公务等领域用车为重点,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市场规模。甲醇汽车围绕甲醇轿车、微型客车、甲醇发动机等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城市出租车、私家车应用及甲醇加注站建设,加快做大产业规模。燃气汽车以燃气重卡为发展方向,强化动力系统优化和整车减重等技术攻关,加快创新煤层气气化和液化技术,积极推动燃气加注站建设,有效拓展燃气汽车产品市场应用空间。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省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这包括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加快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等。如支持大运、成功、山西新能源、宇航等现有企业扩大在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物流车等领域市场规模,扶持培育我省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优势企业,培育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协作产业链。到2020年,全省有3至5户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电动汽车产能达到30万辆、甲醇汽车产能达到20万辆、燃气汽车产能达到10万辆。
8月中旬,总投资20亿元的大运汽车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11月初,年产10万辆新能源电动重卡项目落户大同市;
11月11日,山西原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2017中国山西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展览会上展出了国内首款搭载氢气发动机的汽车;
1-9月份,我省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5381辆,其中9月份生产1409辆,增长6.8倍。
一个又一个的利好消息,表明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
本报记者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