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交通国企“航母”将驶向何方?

  • 步斗村大桥雄姿。 本报记者 齐泽萍 摄

  •   11月24日,承载着高速公路债务化解、实现政企分开管理体制重大改革重任,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11月24日,倍受瞩目的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挂牌,承载着高速公路债务化解、实现政企分开管理体制重大改革的重任,以及全体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殷切期盼,山西交通国企“航母”正式启航后,山西交通运输行业将会发生怎样的新旧变革?原有的高速公路建设开发、管理运营的基本模式被打破后,要如何迸发出活力、拼搏出竞争力、改革出效益呢?
    全产业链形成,4000亿级体量打造“超群”实力
      山西交控集团是我省今年正式成立的第五家专业化大集团公司。揭牌仪式上,省长楼阳生强调,交控集团要抢抓机遇、对标一流,落实市场化导向、竞争力目标、股份制改造、专业化重组、板块化经营、科学化监管的要求,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交通企业集团。
      记者注意到,山西交控集团已于2017年11月15日完成注册成立,法人代表为集团董事长袁清茂,注册资本500亿元,经营范围为高速公路等相关,是一个集投融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施运营和资本运作等于一体的交通全产业链集团。公司唯一股东为省国资委。
      对于山西交控集团的资产体量,从具体数据来看,除了500亿的注册资本外,截至2016年底,山西省政府还贷和运营性高速公路仅合计投资额就达到3000亿元左右,官方统计信息显示目前山西交控集团静态资产达4000亿元,居全国交通企业前列,将超过目前除国投公司之外的山西任何一家省属国企。
      至于这4000亿元资产,从之前省交通运输厅官网《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筹建组资产评估服务招标公告》中可以理清。公告显示,划入山西交控集团的已运营政策还贷高速公路共有55条,其中,太原区域8条,共计484.14公里,初始投资348.68亿元;吕梁区域6条,486.40公里,初始投资363.77亿元;晋中区域3条,341.85公里,初始投资196.96亿元;朔州区域3条,302.63公里,初始投资125.95亿元;忻州区域5条,507.03公里,初始投资325.41亿元;临汾区域7条,394.72公里,初始投资309.52亿元;大同区域7条,555.10公里,初始投资275.45亿元;长治区域2条,154.78公里,初始投资90.49亿元;晋城区域5条,230.05公里,初始投资158.80亿元;运城区域9条,606.63公里,初始投资235.68亿元。
    破旧立新,脱胎换骨的深化改革大步而来
      “改革滞后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突出问题。”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会议上,张志川对原有的体制机制“病根”进行了深挖。
      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方面,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形成了事实上的省高管局与多个投资企业共同管理、政企不分的体制,路政、收费、应急等工作职责交叉,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和企业经营界限不清,应急救援难以协同。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使得省高管系统“不事不企”,机构设置、人员管理行政化趋势明显,缺乏发展活力和动力。国省干线实行省公路局垂直管理体制,服务功能、服务对象与事权财权不匹配,省与市县难以形成合力。农村公路县级政府管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建养体制不健全,有的市县农村公路养护主要依靠省厅转移支付资金维持,养护欠账大,路况持续下降。
      投融资体制方面,随着国家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与加强,高速公路政府统贷统还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我省经营性高速公路比重较低,政府债务过大,现有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远不能覆盖贷款本息,收支缺口过大,加之交通债务大部分未纳入财政全口径预算管理,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巨大。同时,以市场化为取向的高速公路融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存量和增量、平衡和再平衡矛盾突出;普通干线公路取消收费后,建养资金捉襟见肘,仅靠财政投入远不能满足需求,下活这盘棋的难度增加。
      国企国资改革方面,省交通运输厅及省公路局、省高管局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仍有20多个,既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也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省公路局管理的路桥企业改革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路桥企业仍然困难重重,有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及保险,隐藏着新的不稳定因素。
      “实践一再表明,解决国有企业生存发展问题,唯有脱胎换骨的深化改革,舍此别无他途。”张志川说。
      破旧立新,山西交控集团应时应势而生。
      正如楼阳生省长所说,这个“势”,就是全省上下兴起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坚定不移推动新时代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发展大势;这个“势”,就是坚持“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的理念,强有力推进国企国资等重大改革,奋力挺进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方阵”的改革大势;这个“势”,就是我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开放大势。
    对标一流,下决心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
      组建交控集团,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今年难度最大、“块头”最大、影响最大的改革任务。化解政府债务、理顺管理体制、打造旗舰劲旅三大目标,下决心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彻底解决政企不分等长期制约我省交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个过程必定不会轻松。
      如今随着山西交控集团的挂牌成立,此前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管理运营的基本模式将被打破:原来山西高速公路主要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导建设,成熟后再将还贷高速公路权益及债务转让给山西路桥集团、山西交投集团和三家省属国企运营,下属的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只是负责部分监管。而如今山西交控集团将主导山西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及运营,不再由省交通运输厅和山西国资委分立管理。
      具体的操作是将政府还贷高速公路资产和对应债务全部划转到交控集团,政府还贷公路属性不变,实行企业集团建设运营政府还贷公路的模式。参照国内先进管理模式,集团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现有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公司实行分公司结构,设立16个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对全省政府还贷高速公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作为省政府批准的特许经营主体,交控集团内部“收支两条线”管理。保留省高管局及其所属收费结算中心、路政总队、信息监控中心三个事业单位,作为二级专业局,履行全省高速公路行业管理职能。待条件成熟,整合执法力量与执法职能,厘清部门职责关系,逐步构建权责统一、监管到位、权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楼阳生对山西交控集团提出了四点要求:推进内部整合重组,尽快搭建资产治理架构,理顺内部板块经营体制。整合成效主要看是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是否提高了行业地位和话语权,是否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质量品牌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产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坚持产融结合、智慧智能,下功夫做优产品做强主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好集团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千亿级资产体量的山西交通国企“航母”已经启航。
      这里,也预祝未来的山西交控集团能够不负所望,开拓出更为美好的前景。

    本报记者 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27期

    • 第2017-11-26期

    • 第2017-11-25期

    • 第2017-11-24期

    • 第2017-11-23期

    • 第2017-11-22期

    • 第2017-11-21期

    • 第2017-11-20期

    • 第2017-11-19期

    • 第2017-11-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