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郑革平:做居民们的家庭医生

  • 郑革平医生在为患者号脉。 本报记者 王昕 摄

  •   家里有个医生是很多人的心愿,有个头疼脑热的随时咨询,不用动不动就往医院跑。
      这也是记者的心愿。
      不过,对于太原市平阳路社区和亲贤社区的居民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头疼脑热打个电话,发个微信,或者溜达到社区卫生中心,就有一个好医生给他们耐心看病,仔细诊断。这个医生望闻问切、开中药、针灸、推拿、正骨、小针刀,各种中医疗法都会;内外妇儿、中医西医都懂,有全科医师执照。治疗各种疼痛,尤其是现代人常见的颈肩腰腿疼痛,更是他的专业。病人不仅仅是社区居民,北到大同,南到临汾,太原市的周边,都有他的患者。
      这个医生就是太原市中医院疼痛科医生郑革平。因为在平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社区任务,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
    帮扶帮到走不了
      11月25日上午,是周末休息日,但是在太原市平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针灸室的人络绎不绝。已经扎上针的小苗是小马社区的居民,颈椎不适引起头晕。小苗告诉记者,村里有个诊所说能扎针,扎一次200元而且一个疗程要扎20次。听村里人说这个社区医院医生水平高收费低,就过来了。这才扎了两次,针灸、拔罐后医生还给正了骨,好多了。
      小王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已经腰疼了好多年,严重的时候走路都困难。小王觉得大医院都没治好,这社区医院能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了,两个疗程不到,大有改善。小王说,国家政策那么多,都挺好,我真正感受到对群众有益处的就是让大医院医生帮扶基层医院,再也不用到大医院排队了。尤其是慢性病,在社区医院长期优质低价治疗,是老百姓最急需的。
      不仅仅是看病水平高,郑革平医生态度还和蔼可亲。于是,原定的三个月帮扶期限被延长,这都已经十个月了,还是走不了。社区的患者不让走,原来的患者追到平阳路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宋润德主任专门和太原市中医院的领导协商,要求郑医生再多干一段时间,帮助平阳路和亲贤社区卫生中心做好中医诊疗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帮扶帮到走不了,谁也想不到。
    全心全意为患者
      在平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10个月里,郑革平医生也有很多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社区患者特别是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最需要持续有效的中医诊疗服务,中医诊疗服务在基层天地广阔。
      郑革平告诉记者,大型医院有大型医院的一整套规范,有时觉得某种疗法可能更有效,但是医院目录中没有,不能使用。到了社区后,按照国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是解决居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收费很低。而且,社区的患者相比大型医院人还是要少,可以静下心来研究病情,也可以和患者商量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吃中药调理和中医治疗手法同时使用。因为自己都会,郑革平很多时候顺手就给患者做了按摩推拿正骨,不另外收费,疗效比较好,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从一部运转机器上有序运行的“螺丝钉”到社区服务中心的“大拿”,看着自己的患者病好了,郑革平比患者还高兴,他找到了更好发挥自己作用的天地。
      记者看到整个三层中医诊区里,有很多理疗和康复用的器械,一些老年人边聊天边治疗。这些都是免费的。郑革平说:“老年人也有社交的需求,他们时常来这里理疗康复,大家聊聊天,心情愉悦。中医讲究治病要治心,听他们唠叨,其实能够了解到根本病因,更有助于治疗。”
    普及知识惠民众
      在社区行医,郑革平深感医疗保健知识的传播十分重要。
      于是,他建了三个中医保健微信群,现在是600多人的群主。除了抽空给大家发送保健锻炼知识外,每到季节更替或者天气骤变,还要提醒大家增减衣物。
      郑革平有全科医生证,他可以给小儿做推拿,扎针、开药方、正骨更是专业,但是他认为有很多疾病是大家不注意日积月累积攒的,能够提前预防更重要。于是,他在亲贤和平阳路两个社区开讲座,告诉居民们要规律生活,适当锻炼。老年病、慢性病、小儿保健、妇女康健都是他讲座的内容。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有了深刻认识,正在改变。群里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抽空到卫生服务中心针灸、拔罐、推拿的人里面,也有很多年轻人。
      小李是个在银行工作的帅哥。他说,以前觉得只有老年人才去看中医。现在,他觉得年轻人更应该注意健康,一辈子几十年,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办?
      ……
      一个医生,通过自己在社区的认真工作,能让居民感受到国家政策的贴心,能让老年人把社区卫生中心当做活动社交中心,能让年轻人有了健康工作几十年的想法,能让年轻人对中医认可,能让众多的患者把他当成自己的家庭医生,着实不易。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省委、省政府也提出打造“健康山西”并推出了多种举措,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帮扶,不仅仅是简单的帮扶医疗技术,更是在深层次上解决小病不出社区,看病不难也不贵的最有效做法。帮扶基层的同时,医生们也更接地气,为居民普及基础医学常识,让大家有健康的生活工作理念和习惯,这,才是让人民获得幸福感、安全感的根本路子。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28期

    • 第2017-11-27期

    • 第2017-11-26期

    • 第2017-11-25期

    • 第2017-11-24期

    • 第2017-11-23期

    • 第2017-11-22期

    • 第2017-11-21期

    • 第2017-11-20期

    • 第2017-1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