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让子弹飞》里有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有了腿,就有了路。”用这句话形容今日所到的地方,再合适不过。
在山西省南端的平陆县张店镇卸牛坪村,有一处全长约八公里的古盐道。见过古蜀道、古栈道,来古盐道还是头一遭。想起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问管仲如何壮大国力?管仲说:“唯官山海为可耳”,彼时的山海之利,唯盐、铁两项。运城地区产盐,今人所知河东文化、晋商文化,均以盐为肇始,眼前这条蜿蜒石路是当时唯一一条把盐输入中原的道路,又称盐坂。
同行老者称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官道(回家翻阅资料才知,此路高差近400米,是春秋时期唯一可通行战车的,从北坡上下中条山的重要坡道。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人工道路)。地处古虞国境内,成语假途灭虢,晋献公向虞国借的正是眼前这条四千年前在中条山青石上硬硬凿出来路途。即便在有炸药和遥感测算的今天,在山崖修路也不容易,古人凭着一腔情愿,将白矾、硫磺和硝洒在石头上用火烧,直到青石龟裂,待冬天来临,又挑水灌进石头缝。水结冰膨胀,把石头撑开。忽而想到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走在这“愚”的作品上,马蹄印、绳索印、车辙印,惊心动魄,对于许多人来说,世上之路千百条,一条不通再换一条,而对于一些人,此一生,只一条路。脑中浮现起当年熙攘的筑路场景,他们尽管粗鄙不文,操着笨重的工具,苦得很,却伟大得很。这些人和自然山野朝夕相处,学会了平静,一点儿也不多愁善感,深切明白生命是行动,而不是想的。前人死了,后代补上,没有昨日也没有明天,只有作品,后人震撼,问及先人何在?退隐,这是前辈的自觉。
伯乐相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齐楚争霸、三家分晋……这些遥远到近乎神话的事迹一幕幕在这条路上演。时间推进到近代,日本人从这里翻越中条山进攻平陆,被蒋介石誉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的中条山战役也于此发生。岁月黯淡了刀光剑影,新时代里古道的热闹交付给高速公路。
今日徒步于此,斜阳衰草,路旁荆棘没心没肺肆意生长,小心拨开,才知底下是峭壁。前方山峦入怀,登临休望远,都是愁处。元好问有诗“虞坂盘盘上青石,石上车迹深一尺。当时骐骥知奈何,千古英雄泪横臆。”如今荒城古道,古锁阳关,依旧伫立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路津上,徘徊感叹,不能自喻其故。
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