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万里长城第九关。
作为战国时期所建长城关口之一的娘子关,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是晋冀的咽喉要地。
名震天下的娘子关因何得名?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
娘子关东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作为检阅兵士和侦查敌情所用。娘子关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娘子关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冬日的暖阳,慵懒地洒向大地。从太原出发,不到三个小时,娘子关近在咫尺。站在雄伟巍峨的娘子关脚下,遥想当年这里曾经的铁马兵戈,和历史上无数著名的战役,心潮澎湃。
关城分上关、下关,东为上关,镌有“娘子关”横额;西为下关,上有阁楼,题“唐平阳公主驻兵处”,门额书“秦晋屏蔽”,明嘉靖时重修。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数不尽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其中,石柱镌刻的两副著名楹联最为动人:“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这些词句将这座古关名隘的独特风貌和秀丽天成的优美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娘子关城楼建于门洞之上,通往关门前的一条由石头砌成的路,因年代久远,碎石已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可鉴,阳光照射在石坡古道的每一块石头上,煜煜发光。娘子关城内留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而从正在开发的绵山长城,依稀可辨当年的恢弘气势。
娘子关,无比的雄伟与险峻把世人折服,但在娘子关脚下,居然藏着如此精巧、古朴的小村,她犹如一名江南温婉的女子,袅袅婷婷。街道和民宅依旧保持着唐代风貌,居民多为明清时期的“军户”后裔。四季喷薄不息的泉水和清澈欢快的溪流让家家户户水绕庭院。
娘子关镇依山而建,顺水而居。娘子关村还有一个名字叫“水上人家”。村里的房舍几乎都是用石头垒砌,每间房屋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水网似的溪水沿着墙基穿房过户,村中的妇女在自家门口的溪流里,洗衣洗菜,日复一日。“水上人家”客栈的王奶奶在村里的一处阶梯式水池旁居住了几十年,她家的石头房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水流的哗哗声,伴着老奶奶从日出到日落,从出嫁的十八岁到如今的耄耋之年。
坐在王奶奶家两百年历史的小院里,打开院内的“井”盖,弯下腰就能从里面拎起一桶荡着水花的河水。院里的一棵老苹果树,因吸收泉水的精华,虽然结果不是很多,却甘甜可口。院里的葡萄架,泉水池旁的石桌石凳,潺潺流淌的水声……让人忘却今夕是何年。
村子里,一条称为“兴隆街”的明清古道穿村而过,这条古街修建的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保持着古风古韵的民居建筑和有历史沉淀的青石板路。精明的娘子关村人靠着几十台大磨加工粮食,沿街开店设铺,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
“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绚丽的“水帘瀑布”,如喷珠散玉直泻谷底。瀑布旁又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景色极为优美。娘子关村生产水磨面,水磨面分玉米面、豆面、小麦面以及各种杂面,味道香甜。石榴和柿子在娘子关村也比较多,味美价廉。
“水上人家”的中山石长城历史悠久,水帘洞瀑布引人入胜,人间仙境张果老洞,平阳湖色、崇岩胜景、五龙泉水、承天古寨、加之正在开发
的绵山长城、城镇文化广场、
旅游购物一条街等等,都给
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