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山西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在路上

  长治市武乡县董井洼村和脉络神村在今年夏天,玉米全部遭遇特大暴雨灾害。163户绝产农户眼睁睁看着被暴雨袭击的玉米地。值得庆幸的是,村民们在暴雨来临之前上了一份中煤保险的“玉米种植气象指数综合保险”,十天获赔。
  保险是一个扶危济困的行业。在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中,保险是中流砥柱,它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切实减少了“因灾(病)致贫或返贫”的情况,为国家脱贫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今年以来,山西保险业按照“主动作为、示范先行、多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保险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保险扶贫探索“两减四推一倾斜”新模式

  今年以来,山西保监局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靶向,联合省扶贫办、吕梁市政府,选择临县作为保险扶贫示范县,整合全行业力量,精准对接临县农险、大病、民生保险和产业脱贫需求,打出保险扶贫“两减四推一倾斜”组合拳,摸索出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什么是“两减四推一倾斜”?
  据了解,“两减”,即减负担、减环节。一是减轻贫困农户自付保费负担。二是减少工作环节。临县各保险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建立保险快速承保理赔机制,确保贫困户得到快速服务。“四推”,即推动创新、融资、医疗、帮扶。一是推动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临县成功推开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等新险种。二是推动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山西保监局联合省农信社、政府部门及临县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推出“156金融资产收益增收计划”,帮助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倾斜”是指引导扶持政策向示范县倾斜。
  据悉,山西保监局指导相关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出台对临县的差异化考核办法,明确对临县机构扶贫保险的经营亏损不计入绩效考核,部分公司还进一步明确不再考核有关业务的满期赔付率等指标。

医保帮扶攻克“因病致贫”难题

  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无疑是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两大利器。今年以来,山西保监局精准对接贫困人口,推动大病保险“一降一升”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效。“一降”是指全省11个市贫困人口赔付起付线由1万元降至5000元;“一升”是指各地结合实际将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提高2-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推动保险业发展低保费高保障的扶贫专属产品,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大病补充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障需求。据统计,目前已覆盖91个县,为近221.13万人提供约4968.96亿元的保险保障,赔付5298.56万元,受益人次达7221人。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保监局主动承接医保帮扶“一站式”服务,努力创建保险业助推健康扶贫的“山西模式”。具体做法是:商业保险全面介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服务的全流程、各环节,承担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等经办业务,实现保险保障和医疗费用结算“一站式”服务,突破医保目录限制和原来五档报销比率“两个限制”,兜住“三档封顶线”。总体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将达90%以上。这是保险业深度参与精准扶贫的一大创举。

增信与引资双轮驱动保险扶贫

  “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是全省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实现新跨越的“切入口”。
  今年以来,山西保监局与人行太原中支、省财政厅、山西银监局等单位联合出台《关于“五位一体”推进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沿着“选产业,定项目,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就保险责任分担比例、保险赔付封顶率达成共识,促成我省首笔“五位一体”扶贫小额贷款在忻州落地。
  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已与22个县签署了“政银保”三方合作协议,在临县、岢岚等8个县已落地签单,共为13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了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撬动贷款1.14亿元。
  山西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山西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奇志说,山西保监局积极争取保险资金扶贫投资,引进保险扶贫基金落地山西取得新进展。比如,今年7月,协调中保投两次深入吕梁深度贫困县,考察产业扶贫项目,与吕梁市政府商谈投资方案。目前,中保投已确定向吕梁贫困地区提供授信额度2亿元,同时确定临县、兴县两个扶贫项目,每个项目首期分别投资1000万元。此外,推动人保财险的普惠金融向贫困地区融资,已争取1亿元的支农融资额度,目前已支农融资136万元。保险助力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2-25期

  • 第2017-12-24期

  • 第2017-12-23期

  • 第2017-12-22期

  • 第2017-12-21期

  • 第2017-12-20期

  • 第2017-12-19期

  • 第2017-12-18期

  • 第2017-12-17期

  • 第2017-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