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盂县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机井通电工程
“井井通电惠民生,汩汩清泉润心田。”近日,记者随盂县上社供电所人员来到上社村的一处农田里,机井泵房墙上的白底红字标语赫然醒目。一旁矗立着的变台,设备崭新、接线规范,在斜阳下熠熠生辉。变压器上的铭牌标注着“国网盂县供电公司-10千伏512徐里线-徐里河2号机井台区-配电变压器”。
“去年玉米亩产达到了1500斤!”上社村党支部副书记候永生自豪地说,“比前年平均亩产增加了300斤,这多亏了供电公司为咱这泵房架了线、上了变!”
上社村地处盂县北部产粮区,农户1196户,常住农民4186人,农田2970亩,玉米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2016年8月,阳泉供电公司将上社村列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机井通电项目,为该村9口机井架设机井供电线路及变台。
“以前的线路和变台都是我们村里集体出资筹建的,从村里引出的线路长达400多米,供电半径长,设备老旧严重,线损大、电压低,烧坏了好几台泵,农忙时节去县里修泵得半个月,费不少钱还耽误事儿!设备维护还得雇专门的电工,浇灌成本太高啦……”候永生分管村里的用电,也算半个电工,提起以前的事儿,他的话匣子合不住。
“我们2017年夏天尝试了一下9台泵同时开机,没问题!有了充足的浇灌,我们很多农民都套种了土豆,也都收成啦,每亩地又能增加大约500元的收入……”候永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数九寒天的冬日,大家的笑谈却暖意融融。利用农闲时节,供电所的同志们一边回访农民兄弟,一边认真检查机井供电设备的运行情况。
“太感谢咱们供电公司啦,宋家庄是阳泉市确定的贫困村,农户260户,村民580人,耕地1090亩,其中60%实现机井灌溉,2017年村里的粮食产量达到130万斤,实现历史性突破,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在宋家庄村2号配电变台旁,主任崔书云笑得合不拢嘴。
“自从泵房供上电后,不光咱庄稼地的浇灌解决了,村民们的吃水也实现了双保险!”崔书云开心地对记者说。
“这可不行啊!变台底下禁止堆放秸秆!”供电所职工许晋中的一句话让大家变得顿时紧张起来。大家发现,在2号变台下的地里,平堆着一尺来高的玉米秸秆。说着,大家七手八脚把这堆玉米杆挪到了远处。
据介绍,2016年至2017年,阳泉供电公司在盂县实施的机井通电工程项目共3项,投资759万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3.336公里,低压线路1.244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29台,改造机井30眼,涉及村庄19个、农户4264户、农民11000余人,灌溉农田面积4062亩。
本报记者 张文华 通讯员 王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