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省人大代表刘华: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山西少雨缺水,保护生态、节水发展是农业的必由之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禽粪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三品一标”发展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省人大代表刘华建议,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进而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长。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藏粮于地”的要求,加大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入,统筹搞好产业发展与田、林、路、机、井、灌等综合配套建设,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化推广应用。支持抗旱品种的引进、选育,引进、改造一批适宜的机具设备,促进农作物耕、种、收、管、防、储、运全程机械化,扩大有机肥替代行动实施范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力推广覆盖保墒、旱作集雨膜下滴灌、节水补灌等技术,切实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因地制宜推广保墒固土、生物节水、垄沟种植等旱作节水技术,增强抗旱节水能力。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举办各类国际国内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结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的双赢双增合作格局。支持建设有机旱作农业各类试验示范基地,带动提升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水平。
  培育有机旱作品牌。支持修订和新制订农业地方标准,加快形成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为配套、以市县规范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框架,推进有机旱作标准化。加快“三品一标”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保护标识产品。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配方施肥替代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的实施,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三替代两培育”,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机作业、植保作业、保鲜贮藏等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培育。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体系和展示展销中心建设,以电商为主培养造就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本栏稿件由本报记者贠娟绸采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28期

  • 第2018-01-27期

  • 第2018-01-26期

  • 第2018-01-25期

  • 第2018-01-24期

  • 第2018-01-23期

  • 第2018-01-22期

  • 第2018-01-21期

  • 第2018-01-20期

  • 第2018-0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