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和临汾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襄汾县关村,一探村民的“绿色”生活。
“关村能有今天的好生活,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有咱们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啊!”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一边领着记者一行人往村里走,一边介绍着村容村貌村史。
关村是一个不小的村子,有近2000名村民。村里铺了柏油路,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是太阳能路灯,一串串的彩旗横挂在两边的路灯上,路两旁的文化墙上,是一幅幅表现“武圣”关羽传奇一生的图画。王书记介绍说,关村大部分村民是关羽的后裔,因而取名关村。
记者看到,每户民居的外墙上都挂着一个类似但并非空调主机的设备,王书记解释道:“这是空气能热泵,靠电驱动的,现在全村都安装了这种电采暖设备,找不出一粒煤啦。”
在王书记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村民郭建家。原来,空气能热泵刚推出时,村民们都持观望态度,怕费电更怕制热效果不好。郭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批享受到实惠的人。
迈进屋子,一股暖流就迎面扑来,客厅里的山茶花、君子兰竞相绽放。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端着水果走出来,招呼记者落座。郭建介绍说:“这是我母亲,80岁了。以前我们家取暖做饭都烧煤,一到冬天就发愁,晚上得半夜起来给锅炉加碳看火,屋里院里到处都是煤灰不说,温度也得不到保证。现在,空气能热泵一天24小时开着,算下来一个取暖季比烧煤多不了几百块钱,关键是省心、省事、环保、暖和。我听说,国家还要对电采暖电价给予优惠呢。”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8月开始,襄汾供电公司积极响应省政府“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陆续开始了以机井通电、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村村通动力电为目标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投资2.98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520.934公里,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1539台21万千伏安,改造低压线路468.9公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关村也是这次电网改造的受益村。投资714.29万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18公里,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11台4200千伏安,改造低压线路9.03公里。机井通电了,3000多亩旱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靠天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动力电充足了,村民们也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村里通了动力电源,我也换成了空气能取暖,今年,我的猪场还要扩建了……”村民李国强是村里的养猪大户,每年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冬季取暖,他和媳妇两人需轮流照看锅炉,才能勉强维持200多头猪的取暖问题。更换了空气能热泵后,不需要整天耗在锅炉前,还能保障猪棚内的恒温。有了空余时间的他做起了贩卖饲料、外租饲料机的生意,每年又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记者一行人感慨关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得知,在襄汾县,像关村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2017年底,襄汾县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验收,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强的电力供应将保障村民在环保绿色洁净之路上越走越幸福。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范晋宁 崔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