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冬闲人不闲,实干加苦干,这个腊月——阳高县决战贫困“铆足了劲”

  春节将至,茫茫塞外天寒地冻,但在阳高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却是热火朝天:县乡村干部或步履匆匆进村入户走访慰问、调研脱贫,或加班加点研究脱贫规划、谋划发展;贫困群众或与驻村干部交流脱贫想法,或走进农民夜校聆听政策宣讲和技术培训……
  冬闲人不闲,实干加苦干。这个腊月,阳高全县决胜贫困铆足了劲。
  按下“快进键”让党员干部“干”起来
  阳高县医疗集团组织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巡诊、义诊服务,为贫困人口宣讲健康扶贫政策,传播健康知识;
  龙泉镇积极与北京、海南、东北客商对接脱贫项目,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土”专家进行设施蔬菜培训;
  县残联驻村工作队邀请残疾评定专家组上门服务,为莫家堡村贫困户王伟、范海办理残疾证。
  ……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脱贫攻坚作为阳高县三大重点工作之首,该县坚持县、乡、村三级总动员,县级领导以上率下,带头深入基层,协调解决问题,督促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各乡镇瞄准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群众,压实主体责任,同步用力、同步提升;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协调实施扶贫项目、宣传各项惠农政策,通过真帮实扶助力脱贫攻坚。
  “没想到县里领导那么忙,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贫困户,不仅送来了慰问品,还宣讲脱贫政策,和我们了解、商量脱贫的想法和计划。”说起县领导在基层走访的事,友宰镇大辛庄村贫困户魏进明的脸上满是幸福。
  送温暖、送政策、送信息;谋产业、引资金、跑项目,今年腊月,阳高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的力度不减,热度不变,干劲十足。
  用准“提神丸”让贫困群众“动”起来
  “‘农民夜校’就是好,我在这里学到了好多种植大棚蔬菜的知识。有了这些技术,我的脱贫信心更足了!”聆听完“农民夜校”教师辅导的北徐屯乡沙河台村贫困户乔玉林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提升贫困群众精气神,激发他们自主脱贫内生动力,阳高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继续引深和推进“农民夜校”“大喇叭”工程,把党的政策、实用技术送到每一个村庄,覆盖到每一位群众,通过特殊课堂的“充电”“蓄能”,使贫困群众增强自信心,学到新技术,自己动起来。
  “养猪要选好猪仔,加强疾病预防,还要看准行情……”向“农民夜校”老师学到“真经”后的大白登镇吴家屯村贫困户吴占军,这几天成了“香饽饽”:该村村民们在他家一坐就是多半天,向他请教养猪的事情。
  47岁的吴占军由于身体残疾,过去生活过得很拮据。去年,在亲戚朋友的资助和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发展起规模养猪,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
  他自己动起来不说,还义务为养猪的村民们传授养殖和疾病预防方面的经验。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村民们都选择靠养猪来脱贫致富。
  下好“精准棋”让脱贫攻坚“热”起来
  这两天,龙泉镇西山坡上一片火热景象,只见田野里架钢筋梁的,用冰斧刨杂草的,村民们干得汗流浃背。
  “我镇去年底决定在李官屯、谢屯、东关、胡窑等9个村建设300栋移动大棚,使产业扶贫项目覆盖所有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龙泉镇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不误农时,如期脱贫,我们抓住腊月时机,倒排工期,加紧建设,涉及300户贫困户的300栋蔬菜大棚雏形初现,目前已建成230栋。”
  今年是阳高县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如何打好提前战,把握主动仗,夯实工作基础?利用腊月这段宝贵时间至关重要。该县严格落实“五个三”制度安排,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全县精准发力,全力脱贫攻坚。
  在北徐屯乡,105栋移动蔬菜大棚的招投标、备料、加工已接近尾声,三月份即可安装完毕,四月初就能交付使用。该项目涉及6个村、105户贫困户,预计每栋棚年可收入6千-8千元。
  在友宰镇,镇村两级干部全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对接,摸排产业意愿,规划种植1000亩黄花。
  在狮子屯乡,积极研究移民搬迁一期入住细节问题,完善移民搬迁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手续、招标及人房匹配和精准工作,跟进实施旧宅基地腾退工作和土地复垦项目,确保所有贫困户住上安全房……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闫继东 史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2-05期

  • 第2018-02-04期

  • 第2018-02-03期

  • 第2018-02-02期

  • 第2018-02-01期

  • 第2018-01-31期

  • 第2018-01-30期

  • 第2018-01-29期

  • 第2018-01-28期

  • 第2018-01-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