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贫困村的“当家人”

  

——记右玉县小油坊头村第一书记姜瑞鹏
  “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扶贫要扶志、扶知,更要扶智。”近日,右玉县元堡子镇小油坊头村第一书记姜瑞鹏谈到基层工作时,感慨万千,“不仅要‘输血’,更要‘赋权式造血’,只有激发老百姓的首创精神和内生动力,提高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脱贫目标的实现。”姜瑞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发挥党建优势 解决突出问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脱贫主战场,引领靠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战斗堡垒。
  2015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姜瑞鹏肩负起了这一重大使命,被选派到元堡子镇增子坊村(2016年9月调整到小油坊头村)担任第一书记。
  姜瑞鹏一上任,就组织增子坊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多次召开会议,他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分析村民村情,确定扶贫工作思路,寻找脱贫路径。
  会上,村民李忠反映自家房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盖的,现在堂屋有好几道裂缝。像这种情况不止李忠一家,其他群众也纷纷反映。
  增子坊村位于采煤沉陷区,在村人口145户、456人。为了解决住房这一突出问题,姜瑞鹏多次往返省发改委、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协调,促使异地搬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用真情换真心 用实干得人心
  “贫困群体要脱贫致富,就要努力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靠什么向上流动?要靠健康、知识和能力。”他经常这么对别人说。
  姜瑞鹏结合所在医学院校优势,再加上自己多年来学习中医的基础,他不时邀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特级专家为村民进行“精准扶贫送健康”义诊活动,把省城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听说姜书记是省城医学院来的,老百姓纷纷找他帮忙。
  村民王玉明吃饭没胃口,浑身也没劲,姜瑞鹏通过对他舌诊和问诊后,首先对他进行了健康生活方式的讲解,让他改掉错误生活方式,又为他购买了药品。现在,王玉明一看到姜瑞鹏,就会说:“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浑身都是劲儿!”
  “农民要想富口袋,先得富脑袋。”是姜瑞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他多次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到村传授种植技术。从土豆等种子的选购,到生产期间的病虫防害等技术指导。一次次经验交流,一对一真心服务,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同时,姜瑞鹏通过申请协调省文化厅,为小油坊头村配备了3000余册价值5万元的图书。
  想百姓所想 盼百姓所盼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了尽快改变小油坊头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姜瑞鹏四处奔走。2016年底为小油坊头村积极争取了“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根据村民生活生产的需求上,购置了农用拖拉机1台、旋耕机1台及犁地机1具等农具。
  2017年初,经过多方协调,姜瑞鹏争取到右玉县脱贫人口“五个一批”帮扶产业扶贫项目,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了“产业扶贫羊圈建设项目”,每户免费建设30平方米的标准化羊圈,同时开展科学养羊技术培训,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带动全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同时,姜瑞鹏抓住国家实施光伏扶贫的政策机遇,从省发改委、省扶贫办,以及右玉县发改局、扶贫开发局等部门积极争取光伏扶贫专项项目。最终将小油坊头村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列入“2017年国家光伏扶贫项目”之中,实现了每户每年3000元的固定收益。
  在多方努力和多种帮扶措施的保障下,小油坊头村于2017年底圆满完成脱贫任务。在姜瑞鹏的心中,右玉已然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本报记者 刘成根 通讯员 辛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2-05期

  • 第2018-02-04期

  • 第2018-02-03期

  • 第2018-02-02期

  • 第2018-02-01期

  • 第2018-01-31期

  • 第2018-01-30期

  • 第2018-01-29期

  • 第2018-01-28期

  • 第2018-01-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