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人文视野

“静观——邓石如书法艺术”开展

  43件作品展现清中期碑学中兴大观
  2月6日至5月6日,由山西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联合举办的“静观——邓石如书法艺术”在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展厅开展。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人。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世称“邓派”或“皖派”,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剧变时期,书坛呈现出奇姿异态的繁荣景象,而邓石如正是当时富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力矫时弊,融古开新,影响波被至今。此次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43件组,从邓石如本人的书法、篆刻艺术和他的师友、传派、家族等角度,全方位对邓石如加以展示,藉以勾勒出清代中期碑学中兴的蔚然大观,让我们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和走向有所了解和思考。

本报记者 王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2-06期

  • 第2018-02-05期

  • 第2018-02-04期

  • 第2018-02-03期

  • 第2018-02-02期

  • 第2018-02-01期

  • 第2018-01-31期

  • 第2018-01-30期

  • 第2018-01-29期

  • 第2018-0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