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面对矿井生产衔接、经营管理压力的双重考验,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关卡前移、重心下放,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运用范围,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安全到岗”责任清单,为安全生产插上制度与智慧的翅膀,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重心下移,安全生产无缝闭合
“顶板、煤帮完好,确认完毕!”“无人员逗留,确认完毕!”……这是近日四台矿综采三队采煤机司机宫茂文进行的“一岗双述”演练。他不仅描述了本工种的作业流程,还一次性完成了与皮带司机、支架操作工、液泵操作工等关联工种之间的衔接描述。班前会议内容还包括当班安全重点、签订自保互保联保责任书、班前学考等相关内容,整个会议流程规范有序、精简高效。
“每班班前会必须按照流程进行,带班干部、班组长要在整个班前会结束后分析上班存在的问题隐患,还要再一次确认员工状态,点评员工对工作面情况的了解,从源头上避免了隐患的发生。”该矿安监站书记张伟这样告诉记者。
在严格执行班前会制度的同时,四台矿还制定了完善的井下班组安全文明管理流程,不仅规范了员工的井下作业行为,还让大家能够熟知防险避灾技能,进一步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班组安全生产的无缝闭合。
互联网+,创新安全到岗制度
近年来,四台矿以集团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安全到岗工程为依据,依靠技术力量,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运用范围。从2015年10月开始,该矿先后建立了云调度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井口安全广播教育电视系统、采掘运区队“互联网+”安全隐患排查分析治理多媒体换班室。
该矿还将各类图纸制作成电子文件,利用班前会将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梳理,使每一名员工在了解掌握工作现场安全状况,实现超前预测、预报、预知和预控。
此外,为进一步落实区队班组现场管理主体责任制,该矿将工作重心前移至区队,矿领导组成包保组,对全矿井下生产区队正副职及班组长的安全治理能力进行责任包保,全面掌握被包保人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安全生产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分系统学习,以现场管理状态为依据,制定隐患排查分析治理流程,让每一个被包保人对所在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环境都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为矿井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细化,把责任落实到岗位
为把职责明确到个人,四台矿把精细化作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管理上细分对象、职能和岗位,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采用“职责定位+职责范围+考核标准”的模式,对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细化;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按照“金字塔”系统管理法,将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考核,切实保障了井下安全生产;编制了《员工“安全到岗”通用要求》,使员工明确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岗位规范的要求,清楚避灾自救与应急处置方法;制定了《重点岗位任职要求》,每年对现有重点岗位人员进行重新登记、评估;编制了480个专业岗位的《“安全到岗”操作手册》,让员工熟知各专业关键岗位的“一岗双制”、岗位危险源告知卡、岗位操作标准和相关设备完好标准。
一项项制度的出台,一个个规定的实施,一层层管理的落实,为的就是矿井安全稳定高效运转。同煤四台人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保安全就是保生产、保稳定、保发展的决心。
本报记者 李影 通讯员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