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坛·综合

放飞情绪 合理解压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最后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易发期。这个时期,高中生面临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各种压力。就拿我来说,经常焦虑、失眠,有时还会产生悲观的情绪,大好年华却经常有“为什么人活着如此痛苦”的想法,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身心俱疲,心理更是痛苦不堪。据我观察,发生在我身上的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在我周围有同样心理感受的同学大有人在。我的一位室友就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能睡着而我不行?”……我从与此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中得知,研究者将类似于这种无法突破自我的心理障碍,过分施压于自己的人称为“自我压抑患者”。顾名思义,自我压抑患者的显著特征就是自己对自己施压。这些人通常有强烈的自我主义倾向,并且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十分敏感。这些人有着强烈的自我调节意识,但却不能自拔。有的已经发展为焦虑症、抑郁症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了。很显然,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理疾患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老师片面的教育诱导及评价。从初中进入高中后,学习负担加重了,考试也增多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必然会提高。学校、老师不能及时做好学生心理调试工作,让学生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而仅仅作片面的诱导和评价,所以学生会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考试成绩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大学梦。学校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一味选择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考试频率以提高升学率,而缺乏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压力得不到渲泄和释放,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身去进行自我调节和相互调节,致使心理压力问题越积越多。
  二是家长盲目的攀比及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在高期望值和高压力下必然产生焦虑情绪;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强大的压力及孩子内心和谐、关注、真挚情感的缺失,也必然导致孩子产生强迫和抑郁,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三是社会经济分层以及片面评价的现实。在社会分化、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下,“寒门出贵子”越来越困难,而贫寒人家的子弟要想出人头地改变命运似乎只有考上大学这一条道路了,这无形中给许多人增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整个社会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致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
  四是来自同学的压力。不容忽视的是同学的交往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高中生还处于青春发育期,处理同学之间的交往还不是很好,思想还未成熟,表现为情绪容易激动等,同学之间关系很容易成为压力。
  这些都是造成中学生焦虑心理、抑郁情绪的原因。
  如何克服中学生的焦虑心理和抑郁情绪,这是一项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到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变革,再到全社会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家长等全社会的协调发展。显然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况且对于国家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的教育评价的变革,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自我心理的调节。
  那么,如何实现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呢?下面就我自己在实现自我心理调节过程中的三点体会与大家分享并请有关专家指正。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并接受自我。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自我压抑患者实际上并没有经受什么大的痛苦。他们痛苦的原因基本全在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心魔。这就需要坐下来平静地反思自己、正视自己,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打个比方,我的相貌平平,倘若我不能正视自己这一外貌上的不足,那么,当别人嘲笑我丑陋时,我就会十分难受。但是,假如我能正视自己,正确认识我的外貌的确不美,这是生来如此,没有什么好自卑的。那么,面对别人的议论,便能坦然自若、安然处之。就能放下对自我评价好与不好的过分重视,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一种平静如水的境界,摆脱自己的心魔。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认识你自己”。这一过程正是摒弃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过程。能够客观地、公平地认识你自己,做到这一点,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
  第二,学会放下,宽恕自己。自我压抑患者喜欢有意无意对自己施压,反过来就要更下意识地给自己减压,让自己“放下”,轻松起来。
  我们依然以失眠为例,面对失眠掌握好两个方法会轻松很多,一是“没关系”,二是“大不了”。
  “没关系”,就是告诉自己,失眠了也没关系,我们不要为此烦恼,不要刻意想它,就平静地躺着。躺着也是休息,并且暗示自己,即使失眠也不会影响我第二天的学习、生活,也不会有多么夸张地损害我的健康。淡化对失眠的认识,问题就会轻松解决。
  “大不了”,是给自己找一条退路,因为这些心病都是自己给自己逼出来的,自己宽恕自己才能解决问题。失眠了,可以这样想:睡不着就睡不着吧,大不了……甚至抱着一种不被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想法也不为过,大不了明天上课打瞌睡。至于是否上课睡觉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索性也就不去管它了。这样暗示自己,让自己放平心态,摆脱焦虑,使心境归于平静,促使自己快速入睡,还可享受后半夜的酣眠,第二天一样可以精力充沛。
  第三,正视现实,停止抱怨。过去的已经过去,向前看!
  “向前看”是我的班主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荷池曾说过:“无论事情多么悲痛,我们必须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名言。当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晚上后,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时间不会倒流。第二天早上,我们只能勇敢地爬来起迎接新的一天。抱怨实在无用,抱怨只会让我们更加痛苦,更加焦虑。抱怨没有任何益处,只有负面影响。所以,对于任何不顺心的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向前看“。如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很多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我们就会更加豁达,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由此可见,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中,如此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调节是尤为重要并十分必要的!中学生要努力学会自我减压,克服焦虑、抑郁情绪,积极实现心理的自我调节,我们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生活就会十分美好。

刘雨菲
作者单位:忻州一中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3-12期

  • 第2018-03-11期

  • 第2018-03-10期

  • 第2018-03-09期

  • 第2018-03-08期

  • 第2018-03-07期

  • 第2018-03-06期

  • 第2018-03-05期

  • 第2018-03-04期

  • 第2018-03-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