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遭遇冰雹灾害可以获赔!高精尖机器有损毁也可以获赔!煤矿发生事故可以获赔!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在工作时发生意外依旧可以获赔……
财产险究竟有多重要?3月15日,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全省财产险八大经典案例,提醒消费者,在意外和明天来临之前,一定要给自己的财产加一份保障。
案例一:全国首笔“谷子天气指数综合保险”7日内精准快赔
案情简介:2017年6月13日,长治沁县7个乡镇遭遇雹灾,农户种植的谷子刚出苗就被冰雹掩埋。保险公司快速响应,在“智慧农险”科技平台支持下,地块信息采集、理赔资料收集、查勘定损公示紧锣密鼓、迅速铺开。7天内完成了7个乡镇、55个行政村、1455户、1880亩绝产谷子的现场赔付。赔款金额180536.70元。
2017年8月22日,保险公司向五寨县韩家楼乡所有参保谷子天气指数综合保险的农户兑现赔款共计49.74万元,惠及25个村、1168户农户共1.82万亩谷子。
权威点评:2017年,在沁县开展的谷子天气指数综合保险,是农业部在山西的金融支农创新项目。天气指数类保险产品的理赔时效性强、服务农户效率高,具有集防灾抗灾减灾为一体的优越性,能有效调动农户耕作管理和生产自救积极性,为农户及时抢险救灾、快速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提供强有力支持,为助推全省杂粮类农产品新型风险保障制度起到积极作用。
案例二: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险两小时支付煤企赔款60万元
案情简介:2017年5月11日,某煤业公司突发井下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保险公司立即启动煤炭企业客户非车险赔案“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展开查勘工作,现场确定该事故为保险责任,当即支付赔款60万元。此赔案从报案到支付赔款仅两小时零三分。
权威点评:保险业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健康发展、切实保障投保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打破常规安责险繁琐的索赔方式,提升了煤矿领域的特色保险服务。
案例三:专业理赔支持企业技术开发
案情简介:2016年5月5日,山西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标的LOC法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设备在进行试运行过程中出现脱硫脱硝不符合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无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经过细致研究查勘,2017年4月20日,最终赔付80.64万元。
权威点评:首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是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三部委推广的新型保险险种,也是护航“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民族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开发的保险业务。理赔人员在前期查勘时主动介入,向被保险人请教新型技术的工艺流程,以专业知识积极与客户沟通,以合理金额赔付客户,为客户挽回损失。
案例四:“机器损坏险”为“洋机器”上保险
案情简介:2016年8月26日,山西某公司电炉在送电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炉变压器损坏,初步损失预计1000万元。保险公司经过现场查勘,最终向山西某公司支付赔款798.68万元。
权威点评:受损变压器属高精尖设备,国内维修企业较少,一旦损坏,维修成本很高。“机器损坏险”是“企业一切险”的有效补充,能为企业高端设备提供有效保障。
案例五:承运人责任保险及时救助伤亡人员
案情简介:2016年6月3日,山西汽运集团某公司一辆大巴车行驶到二广高速太长段太原方向1号隧道口时发生碰撞事故,造成7人死亡、15人受伤。保险公司第一时间预付赔款200万元,截至2017年11月底,共支付赔款604.84万元(除4名伤者未与汽运公司达成赔偿协议外,全部赔付完毕)。
权威点评:道路运输业是一个风险行业,“承运人责任保险”的投保和快速赔付,是减少重大交通事故损失的有力保证。
案例六:高额“三者险”快速足额赔付
案情简介: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行驶至陕西省神木县神盘路某路段时,与第三者车辆某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造成第三者车辆驾驶员逯某死亡,乘车人孙某严重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经交警队事故认定,标的车驾驶员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保险公司积极应诉并将赔款1172000元赔付至法院,2017年6月7日结案。
权威点评:涉及人伤案件,保险公司积极应对,利用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快速足额赔付,树立社会信用度。同时,也向保险消费者提示,投保足额高额的“第三者责任险”,将极大地减少遇到重大交通事故所带来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案例七:“学校校责险”保障校园安全
案情简介:2017年3月29日,临泉镇某校学生问某在学校锅炉房旁闲置篮球架上玩耍,篮球架倒地砸伤头部,送往医院抢救不治身亡,保险公司支付赔款20万元。
权威点评:校园安全事关学生身心安全,因而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学校校责险”,有力保障校园安全。
案例八:“团体意外险”关爱“城市美容师”
案情简介:2017年10月31日,保险公司接到报案,被保险人张某在某非机动车道清扫树叶时从作业车上掉落,在住院治疗38天后医治无效死亡。保险公司支付赔款635930.97元。
权威点评:案件向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提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都属高危行业,是最应投保意外险的群体。“团体意外险”,为保障高危行业工人人身安全多加了一份保障。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