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3月15日讯(首席记者 郝薇)通过各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金融广告,误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通过吸引眼球的广告内容诱骗金融消费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3月15日,中行山西省分行提醒金融消费者,在识别金融广告真实性、合法性时,可以从了解非法、虚假金融广告的基本特征和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两个方面入手。
据了解,一是了解非法、虚假金融广告的基本特征。非法金融广告均未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金融广告的内容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并不一致;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一般会显著标明“广告”;非法金融广告一般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没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合法金融广告一般不会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非法金融广告一般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
二是金融消费者要增强自身风险责任意识。金融消费者通过广告接触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先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通过正规渠道咨询专业的从业人员,再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谨慎的选择,坚决远离非法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