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如何实现全域旅游这个美好愿景,如何让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推出了多项举措,这其中,旅游演艺项目从无到有,就是助推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游客旅游品质的一个典范。
对此,常年在旅游一线工作的山西太平洋国旅副总经理刘锋很有发言权:热血澎湃的《又见平遥》、震撼心灵的《又见五台山》、感人至深的《大槐树移民情景剧》等旅游演艺项目,不仅使景区旅游实现了从一日游到二日游、从二日游到深度游的转变,促进了景区“快旅慢游”的实现,也为游客的旅行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了我省旅游的独特魅力,为我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添了彩。
各景区争相打造演艺项目
刘锋对记者说,“白天休闲度假,晚上观看演出”已成为众多游客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已经名声很高的大型实景剧《又见平遥》,好多景区也纷纷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演艺项目。
春节期间,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堡为广大游客奉上了精彩的实景剧《隆庆议和》,该剧结合得胜堡重大历史事件隆庆议和进行编排,再现长城沿线“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让得胜堡在游客心中留下烙印。
在榆次老城景区,大型实景情景剧《知县巡城》,在保持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大胆的创新,再现当年一方父母官巡视领地时的盛景,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民俗视听享受。
晋城司徒小镇开展的《押镖》表演活动,挑选了具有山西特色的年货作为“镖物”,由“镖师”押送“镖物”在景区内表演,并与游客互动。景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会在景区演艺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丰富游客在景区的休闲文化生活。
演艺项目主打文化牌
“这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震撼的一场演出,在这迷宫般的剧场里,这是一场让人零距离触摸历史、零距离感受文化、零距离体验民俗的盛宴,真是不虚此行!”3月10日,第一次现场观看《又见平遥》实景演出的湖南游客陈林对记者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相信山西的文化资源一定会不断绽放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里。”
在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每天定时演出的大型实景剧《大槐树移民情景剧》、《铁锅记》等独具根祖文化特色的节目,对大槐树文化进行了生动演绎和再现,使游客了解了深厚的移民文化。
而作为国内首部佛教主题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五台山》,以创新形式深度演绎佛教文化精神内涵,带给各地观众心灵震撼和人生感悟,真正体会到文化的感染力。
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演艺项目,让游客放慢了脚步,延长了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其中,数据显示:《又见平遥》仅2017年1-11月,共演出752场,接待游客58.40万人次,上座率达到97.07%,演出总收入9675余万元。目前,《又见平遥》二期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
省旅发委市场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演艺项目作为旅游+文化深度结合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旅游新业态,提升了三晋文化旅游的魅力,这些演艺项目都是围绕当地特色文化而打造,为我省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演艺项目要与游客实现融合
多年来,一直关注山西旅游演艺项目发展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董建英对记者说,目前,山西的三个世界遗产地,以及八路军文化园、大槐树景区、云丘山等重点景区,高度重视旅游演艺,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演艺项目或节目。
她说,这些演出向游客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增强了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体验感受,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促进了旅游地经济收益的提高,实现了旅游供需双赢。
但是,如何拓宽思路,注重旅游者观赏与参与体验的融合,是未来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因此,在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设计中,要不断大胆创新,运用巧妙的方式,让观众在观赏演出的同时又能参与其中,实现旅游者观赏与参与体验的融合,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我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