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热议的焦点。不少网民认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
和全国一样,乡村振兴成为激荡在三晋乡土大地上最动人的梦想。目前,我省各地正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着力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广袤大地正在勾勒发展“新蓝图”。
农村更美,打造特色农村最亮点
门前屋后无乱堆乱放,庭院内无垃圾杂物,家庭成员衣着得体,厨房餐具干净卫生,生活垃圾入桶入箱……春节前后,一场“家庭卫生革命”在襄垣县的农村大张旗鼓地开展。前不久,襄垣县还专门对首批100户“最洁净家庭”进行了集中表彰。
走进侯堡镇闫村王祯瑞的小院,窗明几净,井井有条,摆放在客厅中央的“最洁净家庭”奖牌格外显眼。因为家里干净整洁,他家经常“被参观”,还上过电视,登台领过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如何抓住关键、夯实基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打造出一座座美丽家园?”在县委书记胡三虎看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妇联牵头、乡镇推动、村级跟进。电视每天一户典型,报纸重要版面刊登,微信平台持续推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改变陋习,争当最洁净家庭创建活动主力军、争做美丽乡村建设参与者的氛围日渐浓厚。
“小时候,如果谁家特别爱干净,就会被人背后议论‘穷酸’‘穷讲究’,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虽然住在老窑洞里,侯堡镇安沟村的索惠清自从她家评上“最洁净家庭”,一天打扫两次家里,成了村里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标兵。
自从县委召开表彰会后,各乡镇相继开展了“户户争创、妇女争优、群众受益”的家庭风采展示活动。村民们纷纷到百户“最洁净家庭”参观学习,向“最洁净家庭”标准看齐,回家后建立家庭卫生制度、清扫卫生死角、琢磨物件摆设。
一个示范户带动一条街,一条街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带动一大片。洛江沟村党支部书记高金来说:“妇女带头搞好自家卫生,不仅能享受干净的庭院,也能促进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婆媳和睦、向上向善的新风气。有了这股新风,干啥都有劲、干啥都顺心。”
“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加快补齐农村短板,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早在2017年我省召开的全省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培训会上,我省广大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干部定下了自己的“小目标”。
就山西而言,美丽乡村建设确实已经承担起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先行试验者的角色。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山西美丽乡村建设共确定48个试点县(市区),试点项目村达到352个。试点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级联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蒸蒸日上。
农业更强,振兴乡村有了强支撑
有更多农业高科技在我们这里开花结果,到时候农民更沾光哩!”
和靳智慧一样,把“农谷”建到太谷,恐怕最兴奋的要属当地政府、涉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20多万太谷农民了。
作为示范引领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山西农谷承担着示范引领全省乡村振兴的重任。
晋中市是传统农业区和农业大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承担着国家、省23项“三农”改革试点。如何因地制宜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晋中提出了“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市”的目标定位,就是要以城乡融合为根本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能,以农谷示范为关键举措,突出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园区承载、专项实施、全面振兴和改革推动等六大方面重点。建设山西农谷,就是着眼于全省“三农”工作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
作为示范引领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山西农谷承担着示范引领全省乡村振兴的重任。去年以来,晋中市坚持以国际视野审视、国家标准建设、省级战略推动,山西农谷建设完成了规划编制、政策创设、机构运行和投融资平台等顶层架构的搭建和“一城三园”核心支撑要素的布局实施。
今年是农谷建设的关键之年。晋中将按照山西省“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的要求,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两大任务,落实好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山西农谷建设若干政策,举全市之力,10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在技术示范、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这10个方面包括平台打造、产业开发、项目建设、融合发展、农村改革、园区建设、“谷城院”一体化发展、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和辐射带动,共62项具体任务正在扎实推进。今年部署的43个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山西农谷的创建成为“阿基米德支点”。据了解,山西农谷的大数据平台、双创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将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番茄小镇、草莓硅谷、种猪基地等产业性项目将带动2万多农民致富。最近,山西农谷准备申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可以预见,农谷将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新高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引领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民更富,展开美好生活新画卷
品尝丰盛的年俗大餐,体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别样的乡村主题客栈……连日来,长治县振兴村生态旅游区里欢声如潮,热闹非凡。近20万游客来这里观汉唐演艺、赏民俗表演、看花灯社火、住乡村民宿、畅玩娱乐项目。异彩纷呈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游玩,旅游区综合收入超千万元。振兴村全民融入、全民参与,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这是一个煤企成功转型的典范,他们那“以特为先,以旅为径,以文为魂”的超前理念,使振兴发展成了集观光、住宿、游乐、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游乐场所。
“我们振兴村原名关家村,过去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子。由于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村民祖祖辈辈过着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增收难的苦日子。如今小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及振兴村的巨变,年逾花甲的村民袁宝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农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新愿景,是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发挥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山西农业一直在寻求突破。
2018年初,运城苹果、忻州杂粮、朔州市雁门关草食畜、吕梁核桃、晋西北沙棘、太行有机小米等特色农产品产区成为山西首批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太原市南部城郊农业、阳曲县有机旱作谷子、大同县黄花菜、广灵县食用菌、岢岚县绒山羊等20个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农特区和产业园的创建,在更深层次上吸引和集聚了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将有效解决山西农业小散软的问题。
同时,我省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部署:科学规划主导产业、乡村风貌、文化特色、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支撑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打造脱贫特色县,巩固提升摘帽县等等一系列的组合拳,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相信不久的将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定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