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阳春三月,正是设施果蔬开始蓬勃生长的时候,太谷县北洸乡北洸村农民靳智慧顾不得中午休息,一边在网上发布蔬菜采摘信息,一边带着全家人采摘黄瓜、西红柿,等待预约客商上门收购。靳智慧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农大、果树所有什么新品种、新技术,太谷农民应用得绝对是最早最多的,农业收入比较高。省里决定把农谷建到太谷,以后会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像春雨滋润着广袤的乡村,立即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拥护与热切期待。这也标志着未来30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8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正在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农业部启动了“农业质量年”行动,新制订修订千项农药残留标准,增加百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国家政策在引导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百姓需要绿色生态产品,市场需要赢得发展空间。在蔬菜生产大县长子县,3000亩的蔬菜绿色高产高效部级示范区创建工程,通过集成使用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等技术,90%的项目资金用于购置绿色生产的物化补助,发放给了示范区内的菜农。
  菜农闫彭喜说,“我们也想走绿色高产优质优价的路子,可是这么多年来,习惯了等人上门收购,自己单打独斗也走不出去,投入大了,挣的就少,吃吃喝喝,孩子念念书就紧巴巴的。项目惠及到我们,就相当于给了我们一根拐杖,安了一双翅膀,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胆子就壮了。”他说,新政策带来新利好,产业兴旺农民有活干、有钱花。绿色生产带来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成效,而且催化了蔬菜产业的绿色升级,品牌意识开始在蔬菜大县的小菜农心里萌动。
  目前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了零增长,而且一年比一年用得少。为了给产业兴旺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实际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也是扶贫的重要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现实情况是,贫困地区无一不在农村,易地搬迁、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被国土部门确定为扶贫攻坚战的重要部分。
  由此看来:无论是农村土地改革进程,还是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全部脱贫的宏伟目标,都将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打开新的一页。眼下,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一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创业者大量涌现,这些新“农人”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人口描绘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而且还拥有优美环境、田园风光。农村将来会成为稀缺资源,会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3-25期

  • 第2018-03-24期

  • 第2018-03-23期

  • 第2018-03-22期

  • 第2018-03-21期

  • 第2018-03-20期

  • 第2018-03-19期

  • 第2018-03-18期

  • 第2018-03-17期

  • 第2018-03-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