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本该是肆意挥洒梦想,尽情享受关爱的阶段,但在这个做梦的年纪,来自潞城市辛安泉中心校南马小学五年级年仅11岁的程志仙,却因家庭的不幸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这或许是上天给她设定的第一道坎坷之路,欣慰的是,她虽然瘦弱娇小,却从未被担负的责任和生活的不易压垮,始终葆有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撑起了这个艰辛的家。
在长治市武乡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有属于小志仙儿时的回忆。她的母亲是聋哑人,腿脚也有先天残疾,父亲常年在外靠给别人放羊来赚取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致使她五岁之前基本没有语言能力。迫于生活无奈,在她五岁时,举家投亲来到潞城市辛安泉镇南马村。初到幼儿园,在她的身上似乎看不到小孩子的那种活泼灵动,沉默寡言的她总是蜷缩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发呆。开始学习发音时,仅仅一个字,她却要练习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别说词语和句子了,难度可想而知。当别的孩子沉浸在快乐的童年里,她却不得不在学习语言的路上艰辛前行,终于,在老师的帮助和关爱下逐渐恢复了基本沟通的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和同龄人相比仍然欠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常年在野外放羊,环境恶劣,小志仙的父亲在她上小学一年级时突患重病卧床不起,不但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没有了,而且为了支付父亲的医药费还欠下了“巨额”外债,这对于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吓倒年幼的她,反而激发了她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她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家里之前没有电灯,她总是在学校把家庭作业做完再回家,“刻苦努力,积极向上”成了她的代名词。她不仅个人优秀还耐心帮助其他同学,她的热情大方、无私善良赢得了全体师生的赞扬。在生活中,烧火做饭,洗衣刷碗,农忙锄草对于她来说如同家常便饭。相比起别人家里的“小公主”,小志仙显得格外懂事,她不但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而且不挑吃穿,不搞攀比,衣着简单朴素。小志仙的邻居说:“自8岁起,她就主动在家做家务,洗衣做饭,照顾卧床的父亲、年龄尚小的弟弟。农忙除草、收庄稼对于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给村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每到秋季收获之季,在别人家田地里总会看到她弱小忙碌的身影,只为捡拾别人收剩的玉米棒,对别人来说那可有可无的几颗玉米粒对于小志仙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她要收集起来补贴家用。
家庭的变故使她担负起照顾亲人的重担,稚嫩的脸上也因此多了几分成熟。每天一放学,小志仙就赶着回家给家人做饭,打扫卫生,教弟弟做作业,周末要么下地干活,要么给家人洗衣,家庭的重担无情地压在她小小的肩膀上。特别是2016年10月份,不幸再一次降临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小志仙的父母双双因病无奈不得不住院治疗,举目无亲,照顾年幼弟弟的重任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整整四十多天,漆黑的夜晚里她柔弱的肩膀带给弟弟温暖安全,但她却整夜都不敢合眼,身高刚刚超过灶台的她,指挥锅碗瓢盆做熟一顿饭的笨拙与困难我们难以想象,但她还是熬过来了。
小志仙的不幸得到了中心校全体师生的关注,学校不仅多次集全校师生力量为小志仙募捐,而且多次开展“学习小志仙‘自强自立’”的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学生以小志仙为榜样,懂得感恩,珍惜生活,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辛安泉中心学校的历任校长多次深入小志仙家中进行慰问,给予她精神和物质上的资助,并向教育局进行汇报为小志仙争取更多的资助。潞城市教育局局长石国平得知后,曾多次率领教育局的领导们亲自前往小志仙的家中了解她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并鼓励她克服困难,好好学习,争做一名自强自立的好少年。并多方协调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先后为小志仙捐款捐物达6000余元。2017年在中心校、教育局、潞城团市委的推荐下,小志仙荣获了“山西省第四届美德少年”的光荣称号。2018年1月20日在石国平局长协调下,小志仙接受了紫丹教育3000元的现金捐助,石国平局长亲自为小志仙颁发捐款。
小志仙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向我们诠释了自立自强的真正内涵,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也许将面对更多的困难,但不论发生什么,在求学的路上,学校和教育局永远会是她背后最坚强的后盾,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她最大的帮助,让她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经历过风雨的小志仙一定能看到人生中最美的彩虹。
王芳